而且“正陽樓餐飲集團”沒有滿足現狀,故步自封,他們正謀求去海外發展。
“正陽樓”可是燕京真正的老字號大飯館了,這家店的原址在前門外肉市,由東山人孫氏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創辦,在清末民初的時的孫氏后輩孫學仕手中發揚光大。
孫學仕當年可是燕京商界的知名人士,曾任過燕京商會會長。
因此這人交友甚廣,當時軍政界很多宴會都設在“正陽樓”,所以“正陽樓”是燕京名噪一時的大飯館。
真正讓“正陽樓”出名的不是孫老板交友廣泛才食客滿園這么簡單的。
“正陽樓”的菜很出名,他們做的涮羊肉和東山風味菜都很有名氣,而最出名的是大螃蟹。
每年一入秋,“正陽樓”就在菜單和菜牌上添上了“蒸大螃蟹”,秋天的螃蟹最是肥美,單有一綽號名喚“高粱紅”。
而“正陽樓”的螃蟹最早是采購自津港附近著名的沼澤地勝芳鎮。
隨著勝芳鎮的沼澤地范圍越來越少,水質也變得越來越差,這里的螃蟹就比不上劉家莊出產的螃蟹了。
所以最近這十幾年,“正陽樓”的螃蟹都是采購劉家莊地區的“勝芳蟹了”。
“前門之正陽樓,蟹亦出名,蟹自勝芳來,先給正陽樓之挑選,始上市,故獨佳。”
所以“正陽樓”分螃蟹都是派專人挑最優質的螃蟹。
采購回來的螃蟹也不急著上桌,而是先喂養兩天。
必須等螃蟹將胃中的雜物吐出,身上的異味減少后,再用清水洗過。
然后,“正陽樓”的廚師們再用細細的麻繩將螃蟹幾條腿和兩只螯拴好,才放進大籠屜上火蒸熟。
有意思的是“正陽樓”賣螃蟹是按個論價,不是論斤。
而且根據月份不同,螃蟹的價格也不相同。
比如農歷七月,肯定是尖臍的螃蟹貴,到了八月,團臍螃蟹就貴了。
而“正陽樓”為了方便顧客吃螃蟹,也準備了工具,有小錘子、小木板、小鑷子等等。
螃蟹的做法,以蒸法為最好,蒸則不失本味,不受他味侵擾。
因為螃蟹性寒,調料須用姜來沖抵寒性。吃時只蘸姜醋,乃是經典吃法。
所以,在佐料上,“正陽樓”也格外用心,吃螃蟹需用鮮姜、好米醋以祛寒和提味。
“正陽樓”專門有特供的上好西山米醋和鮮姜末,調配好了,跟蒸得的螃蟹一起端上桌,供客人食用。
吃螃蟹有一套專用的工具,俗稱“蟹八件”。
因為劉竟齋最好吃螃蟹,而且他們老一輩人吃螃蟹講究,劉之野就送了他爹幾套收藏的清代“蟹八件”。
其中一套為銅質八件,計有錘、匙、刮、鉤、斧、箸、鑷、鐓。
另有一套四件和一套六件。
蟹八件一般為銅質,亦有銀質者。
“八件”只是通稱,并不一定都是八件,名目也不同。
“正陽樓”也備有“蟹八件”,不過不夠八件,也不是金屬的。
在正陽樓飯莊吃螃蟹,食客每人一副小木槌、小木墊,黃楊木制,旋床子定制的,小巧合用,敲敲打打,可免牙咬手剝之勞。
酒足飯飽后,“正陽樓”還為食客們準備一道名為“汆大甲”的湯品。
梁實秋先生曾這樣描述:“這碗湯妙趣無窮。高湯一碗煮沸,投下剝好了的蟹螯七八塊,撒上芫荽末,胡椒粉和切碎了的回鍋老油條。除了這一味汆大甲,沒有任何別的羹湯可以壓住這一餐飯的陣腳。”
螃蟹吃完,店里的小伙計會隨即端上小銅盆一只,內有浮著茶葉片、菊花瓣的溫水,讓客人洗去指上的油跡和蟹腥。
有名氣、食材好、配料佳、服務到位,可想而知其價格也必然不菲。
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有位鷹國旅客得知夏國美食眾多便前來到夏國品嘗美味。
來到燕京后得知這里的“勝芳蟹”最有名。
他打聽了一圈,才知道如今正是“勝芳蟹”上市的季節,肉多膏厚的“勝芳蟹”成為了餐桌上的美食,供不應求。
可鷹國的這樣的河蟹并不值錢,很便宜就能買到一大筐。
但在國內卻不一樣,河蟹生活在江河湖里,在這樣的環境中,能夠生長到拳頭大小是極為不容易,所以“勝芳蟹”的價格自然就高昂了起來。
但這些外國旅客卻不知道,他們在“正陽樓”點了一大盤自以為便宜“勝芳蟹”之后,就開始品嘗起了肥美的蟹膏。
看著橙黃流油的“勝芳蟹”,估計很多人都忍不住舔了舔口水吧。
不得不說,這幾個外國人還真的是會吃,這個季節的“勝芳蟹”,肉質緊實,油膏豐厚。
再配上陳醋,將一口有油膏抿到嘴里,那滋味簡直是爽極了。
品嘗完了這道名菜之后,這幾位旅客連連點頭,并贊賞地扔下了張十元的現金支付。
在這些外國旅客看來十塊錢買這幾只螃蟹綽綽有余,甚至剩下的還能給小伙計當小費。
可是他們卻沒想到,在“正陽樓”,這些螃蟹的價格卻特別昂貴,十塊錢最多只能買上兩只。
小伙計也不知道這些外國游客是什么意思,于是大聲的喊了一句:“站住!”
因為語不通,雙方磨蹭了很久,但考慮到對方畢竟是國際友人,小伙計也沒好多為難。
后來經過了解釋之后才知道,原來這些螃蟹在鷹國價格特別便宜,所以,這些外國人才會以為夏國的螃蟹也是同樣的價格……
“正陽樓”吃螃蟹確實貴,但貴有貴的道理。
如今,要是能在“正陽樓”里請親朋好友們吃上一頓正宗的劉家莊產的“勝芳蟹”,這可是一件倍有面兒的事。
其實,“正陽樓”除了吃螃蟹,這里的烤羊肉也非常好吃,不比“烤肉宛”的烤肉差,早在清代就非常有名氣了。
“正陽樓之烤羊肉,人都恒重視之。熾炭于盆,以鐵絲罩覆之,切肉至薄,蘸醯醬而炙于火,其馨四溢。
食肉亦有姿勢:一足立地,一足踞小木幾,持箸燎肉,傍列酒尊,且炙且啖且飲。”
《舊京瑣記》中燕京“八大樓”之一的“正陽樓”,舊時位于前門外肉市街靠南路東,東山人孫氏創辦于清道光二十三年,以烤肉、涮肉、螃蟹聞名。
烤肉的器具,今名“支子”。
據清魏元曠《都門瑣記》,“正陽樓”的烤肉支子“可圍十數人”
“正陽樓”跟“全聚德”一樣成為了城市名片。
不僅僅是民間,有的企事業單位接待外賓也喜歡前來“正陽樓”招待,每次都會賓至如歸。
隨著“正陽樓”的名聲越來越響,它不僅僅成為了外賓接待的首選之地,更是本地人心中無可替代的美食圣地之一。
每逢節假日,正陽樓的門口總是排起長龍,顧客們滿懷期待地等待著那一口。
這里無論是傳統菜品,還是近年來推出的創新佳肴,都讓食客們贊不絕口。
在“劉氏餐飲集團”的鼎力支持下,“正陽樓”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逐漸嶄露頭角,成為集團旗下最為耀眼的優質資產。
作為燕京八大樓、八大居、八大坊等知名品牌中的佼佼者,“正陽樓”僅僅是“劉氏餐飲集團”龐大版圖中的一顆明星。
多年來,“劉氏餐飲集團”憑借其雄厚的實力,在資金、原材料渠道以及各類資源方面均展現出無與倫比的優勢。
在集團的精心整合與戰略布局下,這些承載著百年歷史的老店紛紛煥發出新的生機,踏上了擴張的征程,繼續書寫著輝煌的篇章。
(本章完)
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