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輝冷聲道:“我知道。這生意,從一開始就是虧的。百分之百虧。”
此一出,周玉梅和吳家兄弟都同時愣住了。
“爸,這樣下去哪能行?”
周玉梅知道要不是為了把鳳凰茶葉這個累贅銷售出去,公司根本不會把生意做成了只虧不賺。
長期下去,估計連發放工資都會成困難。
周興輝肯定不會蠢到這種地步,他自然有自己的打算,但現在還不能說出去。
“等到了時候,我再告訴你們。現在,就按照這個方式去做。且要加大經銷商和出貨數量規模。”
既然周興輝都這么說了,周玉梅最終還是點頭應下。
吳長順與吳長利也早已習慣了這種“只管去做”的節奏。
三人各行其職:
周玉梅負責統籌調度,安排生產與物流;
吳長順主攻渠道拓展,親自帶隊跑市場;
吳長利則專注終端維護,確保每一家店鋪都能順利供貨。
短短半個月內,市場迅速鋪開。
從最初的二十位經銷商,擴展到一百多位,幾乎遍布縣城郊外。
每天的出貨量穩定在七八千單左右,工廠幾乎全天不停工,包裝車間燈火通明,每一位員工都忙得腳不沾地。
而這一切的背后,靠的不只是營銷手段,更是實實在在的味道。
薯片香脆可口,還是市面上的獨一款,男女老幼都愛吃,一吃就停不下來。
再加上吳家兄弟吹噓鳳凰茶葉是專供的,使得買的人越來越多,傳的人越來越廣,生意也越做越大。
楊鴻遠之前宣布提高出廠價格,原本靠他供貨的小攤主們就陷入了困境,有的干脆歇了攤子,有的四處找新貨源,即便是硬著頭皮拿貨,也賣不出多少。
反正大多數小攤主的日子都是過得緊巴巴的。
可聽聞周氏食品突然宣布復工,并推出一款名叫薯片的新產品,他們一個個跑了過去打聽。
業務部的人早有準備。
先遞上幾包試吃的薯片。
緊接著,便順勢介紹起了最新的經銷政策。
這些小攤主基本上都是沒有固定攤位,有的蹬著自行車,有的推著板車,在街頭巷尾來回穿梭。
哪兒人多往哪兒鉆,是市場的毛細血管,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很快,有著超過五十位的小攤主被引導著簽下了合作書,成了周氏食品供公司最基層、卻也最活躍的一線銷售力量。
這些小攤主拿了貨,便騎上自行車、推著板車,一頭扎進大街小巷,他們沒有固定路線,只往人多的地方鉆。
沒想到,生意竟比想象中好得多,沒過一個小時,就被全部搶購一空。
皆因早在郊外一帶,薯片就已經打響了名頭。
消息隨著親朋好友的走動,住在中心城區的老百姓也知道了薯片這么一個零食。
不少人托親戚買,甚至是主動跑到郊外那邊去,就是為了買上一包薯片來吃。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