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鴻軍笑了笑,他知道沈淮心里未必舒服,但新浦項目規模這么大,需要國務院下國家計委等相關部門的審批,想要更順利的推動落實,除了省里的態度外,宋系全面的支持很重要。
二叔宋喬生也是借這個機會,表明支持新浦項目的態度,表明在沈淮與譚啟平之間做出新的選擇,而要小姑居中傳話,其實也是怕沈淮脾氣擰在那里,叫大家下不了臺。
宋鴻奇早早就從部里回來,陪同父親的秘書韓劍一起先到豐澤園大酒安排酒宴的事,心里百味陳雜。
宋鴻義耍脾氣不愿意看沈淮小人得意的嘴臉;謝海誠人在燕京,宋喬生親自出面幫著調和,他就無法躲起來不見面。
差不多到時間,他坐車趕去豐澤園大酒店;沈淮、宋鴻軍陪熊文斌、陳兵他們,也就先他一步趕過來,坐在休息廳里說話。
“我爸在部里跟冀省的徐副省長有個約好的見面,可能還要過半小時才能脫開身。”宋鴻奇走出去,接謝海誠進來,解釋他父親要拖些時間才能趕過來。
謝海誠走進休息廳,看到熊文斌、陳兵等人站在那邊跟宋文慧談話,看到他走進來,也走過來寒暄,他心里感慨萬分,也只能笑臉以對,好像是老朋友在他鄉相遇一般親切。
譚啟平離開東華已成定局,東華的權力格局就要進行新的劃分,但梅鋼系至少能三分天下而居其一,而且將是根基最深固的一系。
海豐在東華陷入太深,撤出已經無可能,而且攤子鋪得散,利益容易給侵害,此時不妥協、不在一定程度上低頭,就不要指望著梅鋼系能維護海豐在東華的利益。
看著謝海誠臉上那勉強的笑容,沈淮壓著聲音,與宋鴻軍笑道:“你說他心里會不會比黃連還要苦?我們這些人,他以前連正眼看一下都覺得麻煩呢。”
宋鴻軍知道沈淮答應參加晚宴、與謝海誠同桌飲酒主要是出于維系大局的考慮,但心里怕是對謝海誠永遠都不可能有好感,能壓著聲音不當面奚落他,就已經是好脾氣了。
宋喬生倒沒有讓大家等太久,很快就直接從部里坐車趕過來;與宋喬生一起過的,還有成怡的父親成文光。
事前不知道成文光也會出席,看到成文光與二伯宋喬生一起走進來,沈淮也覺得很意外;宋鴻軍湊到他耳邊,笑道:“看來你跟成怡的事,你不從也得從了。”
沈淮苦笑一下,他不知道他二伯到底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但也能明顯感受到他二伯在很多姿態上,都在進行調整——也許這才是他的生存之道吧?
“你們的動作很大啊,”成文光看著沈淮走過來,笑著說道,“我知道你們要在淮海直接建一座國內第六大的鋼鐵廠,也很驚訝,也完全沒有想到,你們已經把工作做到這么細致了。”
“東華除了港口外,煤鐵礦產資源很匱乏,主要依賴外地輸入,就傳統的產業發展思路來說,并不適合發展鋼鐵,”沈淮說道,“不過日韓鋼鐵產業崛起,迅速超越歐美,其對此身煤鐵礦產的資源依賴也極低,更多的是利用港口的低運輸成本,從海外大規模的輸入原材料,又大規模往外輸出產品,以形成比傳統的鋼鐵企業更明顯的規模優勢,而宜居、相對開放、經濟發達的海港城市,更有利于聚集人才,形成更大規模的關聯產業群——這就是以韓國項浦、日本新日鐵、富士制鐵等為代表日韓鋼鐵產業的發展模式。熊文斌主任早在八十年代,就對日韓鋼鐵產業的發展模式有深入的研究,提供東華市鋼廠應該沿江海布局的思路。梅鋼走這條路,既吸收日韓鋼鐵產業發展模式里的優勢,也是想嵌入國內能源大布局之中,只能算是踏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做了些成績……”
沈淮介紹熊文斌、陳兵給成文光及他二伯認識,“為了將新浦港建設成真正的海港重鎮,僅僅靠新浦鋼廠一個項目是不夠的,僅僅依靠地方上的資源也是遠遠不夠的,京投公司將來會是地方在燕京一個重要的融投資平臺。我們初步的計劃,是將想地方在新浦鋼鐵里所持的股份,全部劃給京投公司,由京投公司以此為基礎,為新浦港的基礎設施建設,拉到更多的建設資金。以后京投公司在燕京活動,還要成叔叔跟二伯多關照啊……”
成文光聽了沈淮的介紹,也大體能明白沈淮他們的安排:
陳兵暫時不離開燕京,但會進一步將東華京投做大,做厚實,這需要與省市進行進一步的博弈;熊文斌才是沈淮直接推進東華市常委班子、在市委層面代表梅鋼系利益的重要人選。
宋系要把梅鋼系真正融入進來,對熊、陳二人自然要給予相當的重視。
成文光與熊文斌、陳兵握手,笑道:“現在是個人才輩出、群星閃耀的大時代,我們之前的視野也是有些窄了,對地方上有能力的人才挖掘不夠,但細想想,整個國家的大發展,還不就是靠著地方上撐起來的?”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