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只能將所有的希望都寄予儒家之上。
“愛卿,速速準備香火!朕要禱告儒家!”
趙構急忙讓秦檜準備香火,他要禱告儒家,求儒家救救他!
他心中還抱著一絲希望,覺得儒家或許能夠保佑他度過這次劫難。
秦檜迅速安排人手,在朝堂大殿之上搭建起一個簡單的祭拜臺,上面擺放著香爐和供品。
香火裊裊升起,整個大殿彌漫著一股莊重而肅穆的氣氛。
趙構心急如焚,他領著一群文武大臣,急匆匆跪在祭拜臺前。
他們面露虔誠之色,雙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詞:“大難在即,求求儒家強者顯靈救救我靈宋吧!”
“圣人啊,您看看我靈宋吧!我們愿意傾盡所有,只求您能保佑我們度過此次劫難。”
趙構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他不斷地叩拜著,仿佛要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這虛無縹緲的禱告之中。
文武大臣們也跟著叩拜,整個大殿內回蕩著他們虔誠的祈求聲。
然而,無論他們如何祈求,如何叩拜,大殿之外,圣明的火炮依舊在轟鳴著,臨安城的城墻在炮火中搖搖欲墜。
在遙遠的儒家圣地白玉京,文廟之內,儒家十哲七十二賢齊聚一堂。
他們神色凝重,正在商議著關于靈宋的戰事。
“靈宋乃是我儒家信徒,如今圣明與毒唐聯手攻之,若放任他們滅了靈宋,我儒家將損失不少的香火供奉。”
“可是,圣明與儒家已然鬧翻,崇禎帝更是不愿信奉儒家。而毒唐則信奉道家,我們若是出手相助,豈不是要與這兩國為敵?”
“但也不能坐視不理啊!靈宋乃是我儒家在世俗的重要根基,若是失去了靈宋,我儒家的地位也將受到動搖。”
“哼!靈宋皇帝昏庸無能,朝堂之上奸臣當道,百姓苦不堪。這樣的國家,滅了也罷!我儒家為何要為了這樣的國家去得罪兩大強國?”
“此差矣!國家雖昏庸,但百姓無辜。我儒家講究仁愛之道,豈能因一國之君的過失而棄百姓于不顧?”
“再者說,諸子百家雖有約定,不得輕易干涉世俗戰事。但若是世俗戰事威脅到了我儒家的根基,我們又豈能坐視不理?”
爭論聲此起彼伏,儒家十哲七十二賢各抒己見,互不相讓。
“以吾之見,儒家當以仁義為先,救靈宋于水火之中。”
“靈宋百姓皆是我儒家信徒,我儒家豈能眼睜睜看著他們受苦受難?”
“非也!儒家雖講究仁義,但也要審時度勢。”
“如今圣明與毒唐勢大,我儒家若是強行出手,恐怕會引發不滿。”
“哼!儒家講究的是中庸之道,但中庸并不意味著軟弱可欺!”
“若是任由圣明與毒唐這般欺凌我儒家信徒,我儒家威嚴何在?”
“此差矣!儒家威嚴并非靠強硬手段來維護的。”
“我儒家講究的是以德服人,以理服人。若是能以德理感化圣明與毒唐,使他們退兵,豈不是更好?”
“哼!以德理感化?那不過是癡人說夢罷了!圣明與毒唐皆是野心勃勃之輩,豈會因我儒家幾句德理便退兵?”
“那也不能輕易出手啊!一旦出手,便可能引發更大的戰亂。到時候,我儒家恐怕也要卷入其中,無法自拔。”
“哼!若是連自己的信徒都保護不了,我儒家還談何威嚴?談何傳道授業?”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