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論之聲愈發激烈,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最上方的次圣荀子。
畢竟至圣孔子、亞圣孟子都在閉關,只有次圣荀子的分身主持著白玉京的事宜。
荀子端坐在高臺之上,面色凝重,眼神深邃。
他緩緩開口,聲音渾厚而有力:“命數有常,非人力所能改也。靈宋之劫,乃是其自身之因所致。我儒家雖講究仁義之道,但也不能逆天而行。”
荀子繼續說道:“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靈宋之興衰,自有其定數。我儒家當順應天命,不可強求。再者說,諸子百家各有其道,我儒家若是強行干涉世俗戰事,恐怕會引來其他諸子百家的不滿。到時候,我儒家便是引發天下戰火的根源。”
荀子的話語深奧而晦澀,但其中所蘊含的哲理卻讓人無法反駁。大殿之內,一片寂靜,所有人都在思考著荀子的話。
然而,就在這時,宗圣曾子和復圣顏子卻站了出來。
宗圣曾子說道:“次圣所極是,但也不能全然不顧靈宋之安危。畢竟,朱熹乃是我儒家半圣,他如今正在靈宋。”
復圣顏子說道:“若是靈宋覆滅,朱熹也將受到牽連。再者說,我儒家在靈宋有那么多香火供奉,若是拱手讓人,豈不是可惜?”
然而,還沒等他們討論出個結果,便聽殿外傳來匆匆的腳步聲。只見七十二哲之一的任不齊神色慌張地跑了進來,他對著眾人說道:“不好了!靈宋已經焚香祭拜,朱熹憤怒不已,其神念強行破關,已經降臨靈宋了!”
臨安城上空,一道悠遠而清澈的聲音驟然響起。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伴隨著這句富含哲理的詩句,原本轟鳴不止、火光四濺的圣明火器竟仿佛被無形的力量所遏制,全部寂滅。
炮口不再吐露出毀滅的火焰。
整個戰場瞬間陷入了詭異的寧靜之中。
緊接著,天空中一道虛幻的金色身影緩緩浮現,那身影周身環繞著淡淡的儒光,面容威嚴而慈祥,正是剛剛晉升半圣之境的朱熹。
他目光如炬,穿透重重硝煙,直視著下方的臨安城與圣明大軍,一股不容小覷的威壓自他身上散發而出,讓整個天地都為之色變。
朱由檢立于城下,望著天空中的朱熹,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眼中并無絲毫慌亂。
早在白玉京時,他便從王陽明口中得知了朱熹晉升半圣的消息。
對于這位出身靈宋、曾擔任靈宋國師的半圣,朱由檢心中有著清晰的認知——朱熹絕不會坐視靈宋的覆滅。
然而,他朱由檢也非毫無準備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