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寅時剛過,太極殿前已是冠蓋云集。五品以上官員身著朝服,按品階肅立殿外,等候早朝。
杜構站在文官隊列中,感受到不少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有好奇,有審視,也有不善。
鐘鼓齊鳴,百官依序入殿。山呼萬歲后,朝會正式開始。
李世民端坐龍椅,目光掃過群臣,緩緩開口:“近日朕翻閱吏考,見各地外放官員多有政績卓異者。輔機,你兼著吏部尚書,且說說考核情形。”
長孫無忌出列躬身:“啟稟陛下,今歲考核已畢。全國州府刺史中,評為上上者三人,上中者七人,中上者十五人。”
他詳細稟報了考核結果,卻獨獨略過了慈州。
李世民故作疑惑:“朕記得慈州刺史杜構,在任三年,政績斐然。去歲大旱,慈州不僅未有流民,反而收納周邊災民上萬。這般政績,考核如何?”
長孫無忌從容應答:“慈州刺史杜構,考核確為上上。奏疏已呈御前,正待陛下圣裁。”
“既如此,”李世民頷首,“宣杜構。”
殿前侍衛高聲傳喚:“宣慈州刺史杜構覲見!”
杜整了整衣冠,從容入殿。他今日特意穿著父親杜如晦生前所賜的紫袍,步履沉穩,神情肅穆。
“臣杜構參見陛下。”
李世民仔細端詳片刻,眼中露出欣慰之色:“起身回話。朕看你頗有克明當年的風范,不愧是他的兒子!”
杜構恭聲道:“陛下過譽。先父常教導臣,為官當以民為本,臣不敢或忘。”
“好!好一個以民為本!”李世民龍顏大悅,“朕有意命你任尚書右丞,輔佐太子推行新政。諸愛卿以為如何?”
長孫無忌立即道:“陛下圣明!杜構在地方政績斐然,正是合適人選。”
房玄齡也出列附和:“臣附議。尚書右丞需通曉民情,杜構在慈州的經歷恰是優勢。”
“臣附議。”李靖也道,“杜相生前為國操勞,如今其子繼志述事,實乃佳話。”
不少大臣紛紛附和:“陛下圣明!”
然而就在這時,博陵崔氏的崔仁師出列高聲道:“陛下!臣以為此事還需斟酌!”
大殿頓時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知道,重頭戲開始了。
崔仁師手持玉笏,揚聲道:“尚書右丞乃要職,非資歷深厚者不能勝任。
杜構雖為杜相之后,然年紀尚輕,在朝中并無根基。貿然擢升,恐難服眾。”
他話音剛落,立即有人出列:“臣附議!尚書省協調六部,需老成持重之人。杜構在地方雖有小績,卻未必熟悉朝堂政務。”
范陽盧氏的盧承慶也道:“陛下,新政推行關乎國本,當選德高望重之臣主持。杜構資歷尚淺,恐難當此重任。”
杜構垂首靜立,心中牢記魏征的囑咐,不急不躁。
李世民面色不變,淡淡道:“諸卿所,不無道理。不過...”他話鋒一轉,“朕記得房愛卿當年出任中書令時,也不過三十有二?”
房玄齡躬身道:“陛下記得不錯。臣蒙陛下擢拔時,確實年輕。”
這時,長孫無忌再次出列:“陛下,臣以為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人。
如今新政推行在即,正需要杜構這樣熟知地方民情的官員。
且杜構雖出身杜氏,卻與其他世家毫無關聯,正可秉公辦事。”
…………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