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
李奕微微一笑,捧著典藏版太清神鑒,愛不釋手地翻閱起來。
他一邊翻看,一邊用神念掃描,先將書中的內容全部記住,儲存在腦海中的知識寶庫,再慢慢研究。
書中記載,在華夏傳統文化史中,術數是一種值得重視的文化現象。
就大處而論,術數不僅與華夏文明的起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且與華夏歷史的發展,朝代的更替,社會的變化,也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
如史籍所載的黃帝戰蚩尤、劉邦斬蛇起義、朱棣定都燕京等,都與術數密切相關。
就小處而論,術數與人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關。
如看天氣陰晴用占星術,定婚姻嫁娶吉日要用擇吉術,建筑房屋要用堪輿術,給人取名要用五行術,論人之富貴壽夭要用相術等。
術數不僅滲透到人們日常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還深入到了人們的文化意識之中。
相術是術數的一種,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
現代科學對于人的形相與性格、疾病等,進行多方面的研究,證明了華夏傳統相術文化所固有的價值。
收錄于四庫全書子部的術數類中的太清神鑒,被公認為華夏傳統相術學的集大成之作。
相術不同于流弊甚大的占卜、巫蠱或符應,它的理論源于古代的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華夏古代相術理論認為,人與自然宇宙、社會事物,是一種對應同構的關系,二者同源同理,同步消長,共同構成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
其根源于天人合一的理論,顯而易見。
另外,相術以華夏傳統醫學為基礎,根據陰陽、五行學說,結合人的形相、氣色的好壞,來測斷疾病,并據此進行吉兇和富貴貧賤的推斷。
實踐證明,根據人的氣色,是可以診斷相應的病源,從而治療人體疾病的。
太清神鑒這部書,綱目分明,結構清楚,先總論,后分論,每篇又詳分若干條目。
作者重視陰陽賦形、天地造化、五行生克之理,相法則重骨法、氣色、精神。
書中有論,有歌,便于理解掌握,在我國相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可以為研究傳統文化提供參考。
太清神鑒從手紋、面相、骨骼等方面,都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還有一些其他相書,所沒有涉及的內容,如:臥姿、吃相、眼神、語音調和腳步的急緩等。
李奕研究太清神鑒,并不是為了宣揚相術學中的宿命論等糟粕思想,而是考慮到相術在華夏傳統文化傳承中,曾占據過的重要地位。
以太清神鑒為代表的歷史古籍,都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
現在他翻閱的,就是以四庫全書文淵閣本中的太清神鑒作為底本,結合其它不同版本,對全書進行精心點校,是最權威的版本。
………………
四庫全書,是華夏歷史上最龐大的一部官修百科叢書。
清乾隆年間,經過翰林院紀曉嵐、戴震、姚鼐等400余位名人學士,歷時十載,精心甄選與編訂而成。
全套叢書,卷帙浩繁,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匯集了從先秦到清代前期的重要典籍,共收錄圖書3503種。
基本囊括了古代重要典籍,保存了文、史、哲、理、工、醫等幾乎所有學科的源頭和血脈,也開創了華夏書目學之先河。
它是中華傳統文化最豐富、最完備的集大成之作,具有無與倫比的文獻價值、史料價值、文物價值與版本價值。
“四庫”之名,源于初唐。
初唐官方藏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個書庫,號稱“四部庫書”,或“四庫之書”。
承唐之傳統,四庫全書同樣分為經、史、子、集四部,每部之下都有不同的類別,每類之下再有“屬”,共計44類66屬。
它基本上囊括了,當時社會上流布的各種典籍與著述,被視為古代圖書乃至傳統文化的總匯。
成書之后,四庫全書被作為國家正統、民族根基的象征。
它也成為華夏乃至東方讀書人,安身立命、夢寐以求的圭臬,以及后代王朝維系統治、宏揚大業的“傳國之寶”。
………………
在太清神鑒的序中提到,自古以來,人們就認為,至高無上的神,是沒有具體形態的,通過創造萬物,來體現自己的存在。
同樣地,至高無上的道理,也沒有固定的方式,但它推動著萬物運轉,發揮著無窮的作用。
在宇宙混沌未分的時候,一切都沉浸在一種純粹的氣態之中,-->>隨著太極的分化,天、地、人三才各自定位,形成現在的世界。
陰陽二氣沒有偏見,順應萬物的生長規律來滋養萬物。
天地也不刻意作為,而是輔助萬物的本性,使其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