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祖祖輩輩,世世代代的東西焉能說改就改?”
“書卷典藏,良田特權,乃先祖積累,自百年前便由歷代先帝賜予,殿下如此做,豈不是不認賬了?”
上百雙眼睛看著李凡,明顯就是不愿意。
被貶可以,交出家財也沒問題,但這些動搖到他們的命根子了。
李凡沒有爭論,也不想爭辯。
士族的事本不該這個時候來處理,也沒辦法一次性就給大唐全部解決了,但戰后要穩住河北不亂,需要這些東西。
“那你們是覺得你們的項上人頭重要,還是這些東西重要?”
此話一出,百人臉色難看,進退兩難。
李凡也不磨嘰,直接讓人拿來了兩面旗幟。
“同意贖罪的,可站到藍旗下。”
“不同意的,可站到紅旗下!”
聞,在場曾反叛大唐的官員無不嘩然,繼而不安,猶豫,掙扎。
最終,聯想到滎陽鄭氏的事,他們一部分選擇自吞苦果,畢竟確實犯事了,誰能想到李凡能打進河北。
深深嘆息一聲,陸陸續續有六七十號人走向藍旗,以此換取活命。
但剩下的二三十號人,卻是打死不肯動了,跪在那里,雖然害怕,但臉色難看的一不發。
因為他們是真有啊!
已經認命的六七十人他們的個人地位,以及背后的家族根源,別說比五姓七望那些巨無霸了,就是稍次一點的也是遠遠不及。
對于他們來說,買條命可以接受。
但這二三十號人就不一樣了,他們身居高位,往往祖上幾代人都是地方官員,在魏州這片地界上除了清河崔氏,他們就算是一流豪強了。
所兼并的土地,所附庸的佃戶部曲,靠家族資源培養的門生故舊,已相當有規模。
別的不說,所有典籍交出,他們還怎么培養,籠絡天下讀書人?
培養籠絡不了,就無法在地方壟斷。
所以,他們是寧死也不松這個口。
李凡等了好一會,見沒有人再走向藍旗,也很果斷。
“藍旗下的人,跟他走。”
“紅旗下的人,拖出去,砍了!”
見李凡如此強硬,來了真的。
那二三十人慌了。
“殿下,您當真要如此趕盡殺絕?”
“消息一旦傳開,您讓河北各地的人怎么想?”
“難不成殿下想要看天下大亂嗎?”
“自古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只有我們,只有我們才可以安定河北,穩住社稷啊殿下!”他們吶喊,憤怒中帶著不甘。
他們說的也是實話,這也是為什么安祿山史思明那些殘暴之人,也不殺他們,反而用他們。
因為他們的影響力,資源力的確可以快速幫助穩住地方。
但熟讀歷史的李凡又怎么可能傻傻的以為相安無事便是晴天,又怎么可能看得下去“城內金玉滿堂,城外凍斃十里”這樣的事。
正所謂不破不立,安史之亂的動蕩恰好是一舉完成這件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