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片刻。
兩軍齊發,正式加入戰場。
區區六七里路,轉瞬即至。
叛軍見唐軍援軍已到,絲毫不退,反倒迎面還擊,大戰就此爆發。
“殺啊!”
滔天喊殺如滾滾驚雷,穿透天穹,席卷平原。
砰!
噗噗噗噗!
“啊!”
絕望的慘叫伴隨著骨頭碎裂的聲音,萬千匯聚,響徹云霄。
李嗣業率領的安西軍雖重組幾次,已不算邊軍精銳,但其治軍嚴格,加上陌刀軍開路,堪稱殺人機器。
陌刀所過,路無全尸!
全軍一字排開,推進迅猛。
要知道陌刀的鍛造工藝曾丟失,即便后世也只能模仿,但在工藝技術上仍然有許多無法克服的瓶頸。
足以想象唐代鑄造工藝的登峰造極,漢人祖宗的智慧能力,不是不行,只是泯滅在了歷史之中。
后世殘存的“唐六典”僅僅描述其表,但真正的工藝已經存放于神武府,李凡要留給后人。
另一邊。
叛軍兩萬后軍也幾乎同時和曹安民幾人率領的神武軍交鋒。
相比城墻下的混戰,作為后軍有更多時間準備。
雙方以軍陣拉開,組成方陣對沖。
神武軍以恐怖的協同能力及“六花陣”,占據絕對優勢,一萬人頂住了兩萬人的鋼鐵洪流。
李凡站在數里開外的山坡上,將一萬五千騎兵藏于反斜面,正努力通過望遠鏡想要看到對方的軍旗,看看是哪一支軍隊,但隔的實在太遠。
“報!”
斥候營飛騎沖來,他們三千人早已經化作四散的飛鳥,對戰場的側翼,敵后進行偵察預警。
“殿下,是孫孝哲,是孫孝哲的六胡州兵!”
“是他!”李凡的腦子里立刻浮現出了幾個大字,安祿山義子!
安祿山收養的義子歷史記載有好幾個,安守忠,李寶臣,田乾真都是,清一色的猛將,但全被干死了。
這還有一個漏網之魚。
據傳,孫孝哲乃契丹人,其母親跟安祿山有一種特殊的關系。
此人善戰,是歷史上第一個殺入長安的人,把李唐宗親當豬宰,典型的叛亂急先鋒。
但歷史上,他作為安家的人應該死于史思明之手的。
“既然沒死,那這次本太子就來收了你,讓你們四大義子下去湊一桌,整整齊齊的。”
他呢喃低語,眼中一抹殺機掠過。
“南霽云,你立刻率兩千精騎進行繞后,配合曹安民他們先行破陣!”
“另外,持本太子魚符,想辦法通知汴州城墻上的守軍,讓他們開城出戰,協助李嗣業破敵!”
“是!”
斥候迅速離開。
南霽云點兵兩千,開始繞大圈,后世俗稱拉槍線。
戰斗如火如荼,打的極為激烈。
汴州城外本是兩個戰場,但隨著時間推移,雙方血戰,逐漸靠攏,最終形成一個戰場。
七八萬的人廝殺,已屬于大型戰爭的范疇了。
李凡一直關注著戰場,神武軍安西軍聯手,占據了主導權,雖然還沒能決定勝負,但贏面更大。
但恰恰是這時候,李凡反而有些疑惑。
按照正常邏輯來講,攻城一方知道對手援軍趕到,是必然會戰略后退的,可孫孝哲沒有。
若是范陽龍盧精銳邊軍就算了,那些人確實猛,不怕死,可一群由粟特人和俘虜組建的軍隊,按道理來說沒這個本事。
唯一的解釋就是孫孝哲頭鐵,或是受到了史思明的死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