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頓監獄,操場――
一位囚犯獨自走在此處。昨晚的大雨尚未停歇,直到今天清晨,依然蒙蒙細雨。
滿地泥濘,路不算好走。但他動作很快,身手矯健,你甚至都看不清他的動作,他就已經跳上一旁的看臺。
這里算是整個操場的最高處,昨晚照射出強烈白熾燈光的探照燈此刻也懸掛在這里。
他向探照燈走近,然后透過燈罩玻璃,看著上面自己的倒影。
“處理的真干凈,一點血跡都沒有,應該不是你一個人做的吧。”他低聲說道。
“幫兇?不,不對,以你的作風而,就算買通獄警幫你做這件事也不奇怪。是不錯的手段,但并不能讓我覺得驚喜,畢竟外面也有很多人能做到這種地步。”
那么果然,你身上值得讓我在意的東西,還是只有……”
一邊說,他一邊將手按在燈罩上。隨后,他念出一句咒文,那咒文不像人類能發出的聲音,就算試圖去聽,也只覺得那是一陣雜音。
唯一能聽懂的,或許也只有那咒文末端,那是發音清晰的哥倫比亞語:“血系――”
咒文催動指尖下那塊玻璃,玻璃不再維持原有狀態,反而向流體質感轉變。燈罩基礎形狀沒有變化,但其中倒映的倒影卻在飛速流動,如河中的水波。畫面在切換,從清晨到黎明之前,然后又跳轉到子夜和磅礴大雨。
最后,這片倒影的畫面定格在某個時刻:一個男人跪在地上,向另一個男人祈求饒恕。
但對方不曾理會,而是毫不猶豫,向他的頭顱扣下扳機。
這一刻,囚犯看著倒影中那人手上的白手套露出微笑,他笑道:
“用最低級的靈媒耍出最低級的魔術戲法,這東西甚至連詛咒的資格都夠不上,我是不是有點高看你了,諸葛飾非?”
視線落在畫面中,飾非那只左眼上。然后,手指再輕輕一抹,燈罩上的倒影便恢復原樣。
……
……
飾非出來前絕對沒想到鬼谷子這家伙對監獄地形這么熟悉。
他們從食堂中出來后并沒有去操場,而是去到能鏈接所有牢房區域的入戶廳。
然后,他們從入戶廳繞到一樓的一個廁所旁,從這里,他們找到了那處已經因為生銹而有所松動的窗戶欄桿。
鬼谷子用手套偷來一把餐刀,然后,他用餐刀以固定頻率敲擊生銹位置。他準備充分,沒敲兩下,欄桿就已經脫落,變成一個剛好能容納一人通過的洞口。
兩人順利來到樓棟之外,這里算是監獄的外圍區域,人跡罕至,只有圍墻攔住去路。
飾非看向高聳的圍墻沉思,他此刻似乎有不同想法:“師傅,我們不能想辦法在圍墻上也開個洞嗎?”
圍墻纏繞有通電的電網,所以翻越圍墻是不做考慮的。但他們并非普通人,而是奇術師,不用翻越,只是將圍墻打通的話,總能通過靈媒找到對應方法吧。
鬼谷子聽完露出意味深長的笑,他早說過飾非是個可塑的苗子,遇見事先思考用靈媒解決的可能性,這是奇術師的必要素質。
白手套連續翻轉,幾次鏈接后,鬼谷子將兩把鐵鍬扔在地上。
“你怎么知道我們要在這里開洞?”
“干活兒吧,速度要快,我們沒多少歲時間。”
鬼谷子指了指其中一把鐵鍬,示意這是飾非的。然后,他自己也拿起一把,找到墻壁上一個有裂隙的位置后,一把將鐵鍬刺入其中。
鍬面深入墻中幾英寸,他再用力,墻面開始剝落石灰。
這面圍墻似乎沒那么堅固,飾非也學著鬼谷子的動作,在同樣的位置鏟兩下,但他力氣本就不大,一連好幾次也沒有鬼谷子第一下鏟的那么深。
“這靠譜嗎?師傅,就這么把這面墻挖穿”
“靠你那點力氣,要挖穿怎么都得幾個月吧,這樣的話,獄警巡查時就會發現我們留下的破壞痕跡,然后將洞給堵住。”
“放心,我們只要挖個直徑兩英寸的小洞,讓它能看見里面的鋼筋就行,剩下的工作,我會使用魔藥。”
鬼谷子說完就從懷里掏出一杯綠色液體。那液體是用早上喝牛奶的杯子裝的。封口處用皮革蓋好,避免撒漏。
飾非聽鬼谷子講過魔藥,它們和靈媒差不多,也是通過拆解,再構提取材料中的特性后加以使用,只不過,作為道具的靈媒往往能重復使用,但魔藥,要么喝掉,要么潑出去,是用完就沒的一錘子買賣,是消耗品。
鬼谷子昨天花了一晚上調配這杯魔藥。其中加了一種特殊的蜣螂研磨而成的粉末。這種蜣螂喜好啃食金屬,就算是特殊合金,只要給它們時間,都能給啃干凈。
而使用研磨粉末調配的魔藥,繼承了其對金屬啃食的特性。只要能看見鋼筋,將魔藥倒進去,鋼筋就會瞬間被吃的一干二凈。魔藥也只會啃食金屬,對其他成分不生效。
鋼筋啃完,鐵鍬再輕輕一推,這面墻就會應聲倒塌。
鬼谷子一邊向飾非傳授調配魔藥的技巧,手上倒也沒閑著,用鐵鍬干了大概數分鐘后,墻上已經出現鬼谷子要求的2英寸直徑的小洞。洞口處能往墻中窺視,埋在里面的鋼筋正往外泛銀白色。
鬼谷子示意飾非往后退幾步,他解開皮革,然后搖晃杯中魔藥。本是純綠色的液體立刻泛出金屬般的七色光澤。
“呲啦――”
魔藥被他沿洞口一股腦倒進去,洞中立刻發出如油鍋炸泡般的聲響。
“真臭啊……”飾非能聞到洞口里飄出的刺鼻的鐵銹味。那味道著實難聞,甚至還帶著一股特殊的酸臭。
“只要能推倒這面墻,我們就能出監獄嗎?師傅。“飾非因惡臭捂住鼻子,他不想在此多留,只能通過問話給自己一些盼頭。
鬼谷子對這味道卻似乎已經免疫了,這種臭味來源于蜣螂,昨晚調配時,他可沒少吸。
“這就想逃出去?太天真了,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