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的毛巾、襪子,樣樣都得憑布票購買。
這里面,還包括每人三尺六寸的做鞋布票。
“哎喲,美英啊,你們家今天要包多少餃子啊。”
雷大媽路過時,見張美英正忙著拌餃子餡,眼里滿是艷羨。
那餡料滿滿當當一大盆。
張美英抿嘴一笑:“哪有多少肉啊,大部分都是菜。這不是小東跟家和單位里一人發了一斤肉嘛,全給擱進去了。”
今年,年夜飯的主食從米飯變成了餃子。
再炒幾個熱乎的小菜。
這話一落,雷大媽眼睛里滿是羨慕:“你家老大也出息了,在單位里都是個不小的官兒了。”
每月能掙50塊呢。
這數目可不算少。
更何況,家里那位大著肚子的媳婦兒還在外頭忙活工作。
每個月也有50塊進賬。
想當初,這院子里,也就雷大爺的工資能比得過老杜頭。
可如今哩?
前頭有向媛她爸,后頭又冒出來王小東跟季珊。
每人每個月也有五十塊。
這在院子里已經不算啥稀奇事兒了。
問題就在于,他們家人口多。
生活水平也沒比別家高出多少去。
提到王小北那一家子。
人是不少,可關鍵是王小東是個當官兒的,再加上還有個時不時“接濟”他們的大伯。
這一家子,也是院里其他人眼紅的對象。
張美英只是微微一笑,“你們家大孫眼看也要上大學了,將來也是個當官兒的料。”
這話讓雷大媽先是一喜,自家孫子考大學是挺有指望的。
但一瞅屋里這幾個,哪個不是年級前列的尖子生。
她只能尷尬地笑笑,找個借口往水池邊溜達過去了。
沒辦法,現在這院子,感覺人人都有望成為大學生似的。
尤其是王家,出的大學生最多。
相比之下,心里頭更不是滋味了。
……
院子里熱鬧地過了大半天,等到傍晚快開飯的時候。
王小北扯開嗓子喊了聲:“媽,我接師父去啊。”
這幾年春節,師父都在他家過。
今年,自然也是一樣的。
“去吧去吧。”張美英隨口答應著。
王小北跨上自行車,一溜煙出了院子,直奔安老家。
到了門口,推開門就喊。
“師傅,走啦,開飯咯。”
可剛吆喝出口,王小北就覺出不對勁,喊聲戛然而止。
屋里來客人。
不止一兩個。
柯秋露全家老少一個不落。
旁邊還多了三人。
一對中年夫妻,加上一個看樣子18歲上下的姑娘。
男士西裝革履,女士則是毛呢大衣加身,頭發燙得卷曲,渾身上下透著貴氣。
姑娘打扮得也是相當講究。
聽見聲響,眾人的目光齊刷刷聚了過來。
王小北順勢走進屋內,熟絡地打著招呼:“師傅,伯父,伯母,秋露……”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