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北耐著性子再解釋了一遍:“我是說……”
張美英恍然大悟:“哦,你是說咱住的三間房,有兩間是你爸單位分的,剩下那間是租的。然后把租的那間換成買季珊的,季珊那房還給街道,咱再重新租,對吧?”
王小北頷了頷首:“是的,是的。”
的確有點復雜。
張美英頷了頷首,“這事兒得等你爸回來商量,我可不敢自作主張。”
王小北嘿嘿一笑:“成。”
王家和又不笨,必然不會拒絕。
唯一麻煩的是他住的那間要跟季珊的換,得走街道那里的程序。
說不定還得請劉主任幫忙協調。
但是,這些等季珊回來后再一步步解決。
張美英在一旁念叨道:“怎么季珊那點事兒,咋總第一個告訴你?”
“嘿,上次季珊糧本不見了,還不是我找回來的?而且,我倆年紀相仿,自然話多一些。再看看你們,看人家眼神都怪怪的,人家跟你們能聊得來才怪呢。”
張美英眼睛一瞪:“我啥時候用怪眼神看過人?”
“嘿,還說沒有,不然你干嗎老叮囑我別跟季珊走太近?”
扔下這話,也不等張美英反應。
他抱起小月就進屋了。
張美英一通輸出。
……
季珊這一走,王小北的日子除了偶爾跑跑安爺那兒,給曹子昂送點東西,就是去莫琦那轉轉。
他還抽空幫季珊打掃房子,缺啥就添點啥。
平日里,也就滑滑冰,自個兒找點樂子。
日子一晃,就到了除夕。
這天清早,全家早早起床,
“小北,你怎么也弄這個?我還打算明年換新的呢。”
王小北正跟王小東忙著掛中堂畫,張美英在一旁嘟囔。
每個時期都有流行的玩意兒。
早些年,中堂畫不是“天地君親師”,就是“仁義禮智信”,要么就是中間配張便宜的印刷山水畫。
現在流行的是那種長條形的老式中堂畫。
張美英盤算著明年換個新的。
王小北邊掛畫邊笑道:“大家都換新了,咱家也不能落后,以免以后折騰。”
哥倆合作,一會兒就掛好了。
他一躍而下。
王小北瞅了一眼香案上的香爐。
老伙計,這回真是咱倆見到的最后一面了。
他小心翼翼地把香爐擺端正,又麻利地點上蠟燭。
對聯是他寫的,字跡遒勁有力。
自給自足闖天地,勤勉不息繪藍圖。
這對聯跟屋里掛著的中堂畫相映成趣,恰到好處,往后也不必再換新的了。
院子里此刻熱鬧非凡。
眼下,那些往日里價格高昂的商品漸漸沒了蹤影。
糖果、罐頭、茶葉依舊是定量。
可喜的是,雞鴨魚肉蛋卻敞開來供應,吃食上算是寬裕了不少。
更難得的是,院子里多數孩子都換上了嶄新的衣裳。
四年里,每家每戶靠著四尺八的布票精打細算過日子。
縫縫補補是常有的事。
好在今年布票增加了,工人干部能領到二十七尺,普通居民十九尺半,中學生則是二十二尺半。
雖說這些布票不足以應付四季衣服。
可置辦一身暖和的冬裝還是綽綽有余的。
當然,要是平日里不省著點用,到了該打補丁的時候就得犯難。
那時的補丁個頂個的大,尤其是孩子們,新補的衣裳,一個下午就能蹭出毛邊。
免不了晚上一頓責罰,有時還得爸媽聯手教育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