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按時吃藥,“李醫生叮囑道,“如果再發燒,立刻送來醫院。“
“好的,謝謝李醫生,“許思遠說道。
秦淵付了醫藥費,又給翠花買了兩雙鞋――一雙給她自己,一雙給小梅。翠花拿著嶄新的鞋子,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叔叔.“她想說謝謝,但話到嘴邊又不知道怎么表達。
“穿上試試,“秦淵溫和地說道。
翠花小心翼翼地穿上鞋,那是一雙粉色的運動鞋,雖然只是普通的款式,但對她來說已經是天大的禮物了。
“合適嗎?“秦淵問道。
“合適,“翠花點頭,眼淚又流了下來,“太合適了。“
她在原地走了幾步,感受著鞋子的包裹,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那是秦淵見過的最純真、最開心的笑容。
“謝謝叔叔,謝謝叔叔,“翠花不停地說著。
天已經完全黑了,張師傅開車把兩姐妹送回石頭溝村。秦淵和許思遠也跟著一起去,想看看孩子們的家是什么樣的。
從縣城到石頭溝村,開了近一個小時的山路。越往里走,路越崎嶇,最后連像樣的路都沒有了,只能沿著坑坑洼洼的土路顛簸前行。
“石頭溝村是這一帶最偏遠的村子之一,“張師傅說道,“全村只有三十幾戶人家,年輕人大都出去打工了,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
車燈照亮了前方的黑暗,兩邊是茂密的樹林,偶爾能聽到夜鳥的叫聲。
終于,前方出現了零星的燈光。
“到了,“張師傅說道。
車子停在村口,秦淵下車環顧四周。這是個典型的山村,幾十棟低矮的土房子散落在山坡上,有的房子甚至還是茅草頂。沒有路燈,只有幾戶人家的窗戶透出微弱的燈光。
翠花帶著他們走向自己的家。那是一棟很小的土房子,墻壁班駁,屋頂的瓦片有幾處已經破損了。
“爹!“翠花推開門,“我回來了!“
屋里傳來急促的腳步聲,一個黝黑瘦削的中年男人沖了出來。他看起來四十出頭,但飽經風霜的臉讓他顯得更老。
“翠花!你死哪去了!“男人的語氣很急,“你知不知道我找了你一整天!“
“爹,對不起,“翠花低下頭,“我我帶小梅去看病了。“
“什么?“男人這才注意到被許思遠抱著的小梅,臉色變了,“小梅怎么了?“
“她發燒了,“翠花說道,“燒得很厲害,我怕出事,就背著她去鎮上。后來遇到了好心的叔叔,他們送我們去縣里的醫院,現在已經好多了。“
男人這才注意到秦淵一行人。他上下打量著這些城里來的人,眼神中有感激,也有一絲拘謹和戒備。
“是你們“男人說道,“救了我的兩個孩子?“
“石大哥是吧?“秦淵主動伸出手,“我叫秦淵,這位是許醫生。我們是來青云縣做公益的,正好在路上遇到了翠花,就幫了個忙。“
石大哥猶豫了一下,才伸手和秦淵握了握。他的手粗糙得像樹皮,布滿了老繭和裂痕。
“謝謝你們,“石大哥聲音有些哽咽,“真是.真是太謝謝了。“
“應該的,“秦淵說道,“我們來這里,就是為了幫助像翠花這樣的孩子。“
“進屋坐坐吧,“石大哥讓開身子,“雖然家里簡陋,但也讓我盡盡地主之誼。“
秦淵和許思遠走進屋里,瞳孔不由得收縮了一下。
屋里實在太簡陋了。昏暗的燈光下,能看到整個房子只有一間大通間,被布簾子簡單地分隔成兩個區域。一邊是廚房,一邊是臥室兼客廳。地面是泥地,墻壁是土墻,到處都是裂縫。
“廚房“只有一個簡易的土灶,旁邊堆著些柴火。幾個破舊的鍋碗瓢盆掛在墻上。“臥室“里只有兩張用木板搭起來的床,上面鋪著破舊的被子。房間里的“家具“,就是幾個用木箱改裝的柜子和一張缺了腿的桌子,下面墊著磚頭。
整個房間里,找不到一件像樣的東西。
“坐,坐,“石大哥尷尬地說道,“條件簡陋,別嫌棄。“
秦淵和許思遠坐在那張桌子旁邊。石大哥想要倒茶,但翻遍了罐子,發現連茶葉都沒有,只好燒了些開水。
“真是不好意思,“石大哥搓著手,“家里實在是“
“石大哥別在意,“秦淵說道,“我們不是來做客的,是來了解情況的。“
“了解情況?“石大哥有些疑惑。
秦淵簡單地解釋了基金會的情況,以及他們這次來的目的。
“你們.你們是專門來幫助我們的?“石大哥不敢相信,“不要錢的那種?“
“對,“秦淵點頭,“不要錢,而且是長期的幫助。“
石大哥沉默了很久,突然“撲通“一聲跪了下去。
“恩人啊!“他的聲音顫抖著,“你們真是我們的恩人啊!“
“快起來,快起來,“秦淵趕緊扶起他,“不用這樣。“
“不跪不行啊,“石大哥眼淚流了下來,“你們不知道,我們這些山里人,活得有多難。“
他開始講述自己的故事。他叫石建國,今年四十二歲,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片大山里。家里有五口人――他、妻子、翠花、小梅,還有一個三歲的兒子。
“我老婆在縣城打零工,一個月能掙一千多塊錢,“石建國說道,“我在山里種地,農忙的時候還去幫人干點活,一年也就掙個幾千塊。三個孩子,光是吃飯穿衣就把錢都花光了,更別說看病上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