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與卓敬抵達上海、正式啟動建設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似的順著水路、陸路傳開。
江南的士紳商賈們最先坐不住——這些人里,有當年錯過天津機遇的,正對著天津地價暴漲百倍的賬冊拍大腿;有常年往返南北的鹽商,親眼見過天津從破敗碼頭變成商船云集的巨鎮;更有蘇州、松江的紡織業主,早就盼著有個直通海外的門戶。
消息傳到蘇州府時,織造世家沈家的當家人正對著賬房先生送來的天津商情發呆。
賬冊上明明白白寫著:三年前天津衛一塊沒人要的荒地,如今靠著碼頭成了寸土寸金的商鋪,租金翻了兩百倍。
他“啪”地合上賬冊,對管家道:“備船!去上海!”
管家愣了:“老爺,家里的新緞子剛織好,正等著運去廣州……”
“讓賬房先盯著!”沈老爺眼睛發亮,“當年胖殿下與卓侍郎在天津劃地建廠,多少人說他瘋了?現在呢?那些跟著投錢的,哪個不是盆滿缽滿?上海有卓敬大人盯著,還有胖殿下親自坐鎮,這勢頭比天津當初還猛!去晚了,連湯都喝不上!”
這是什么?
財神爺來了啊!
而且還是兩位財神爺聯袂而至!
胖殿下和卓侍郎,這倆可是能把石頭變成金子的主兒!
當年天津那地方,荒得兔子都不拉屎,碼頭破得連小漁船都嫌磕磣,就因為這二位去了,不到三年,硬是給折騰成了北疆最熱鬧的地方——商鋪擠得插不下腳,碼頭停滿了南北商船,連周邊的地價都翻著跟頭往上漲,當初跟著投錢的,哪個不是家里堆著銀子沒地方放?
親娘咧,都不敢想象上海會發展成什么樣!
天津靠的是東海貿易,就已經那么嚇人了;上海挨著江南,那地方富得流油,絲綢、茶葉、瓷器堆成山,就缺個出海的口子。
這二位一來,還不是把江南的寶貝都往上海運,再裝船賣到海外去?到時候工廠不得比天津多十倍?碼頭不得比天津大一圈?
天津的例子擺在面前,地價暴漲、工廠齊設、港口繁華……儼然變成了北疆巨鎮、經濟中心!
多少人當年沒跟上趟,現在拍著大腿后悔?天天念叨“要是當初去了天津就好了”。
現在,財神爺又來了上海,這踏馬不沖去上海還等什么?
再猶豫,地就被搶光了,工廠的股份就被分光了,等上海繁華起來,哭都找不到地方!
趕緊的,帶上銀子,叫上伙計,往上海沖啊!
去晚了,連喝口湯的機會都沒了!
類似的場景,在江南各州府輪番上演。
寧波的船主們聚在碼頭,七嘴八舌地商議著要在上海建船塢;紹興的錢莊掌柜連夜打包銀子,帶著賬房先生往上海趕;連杭州城里開茶館的老板都動了心,琢磨著去上海碼頭旁開家分號——畢竟天津的經驗擺在那兒,只要沾上“胖殿下”、“卓侍郎”這兩個名字,再破的地方都能變成生金窟。
上海縣城的碼頭忽然就熱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