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鯤?”
不知是誰先喃喃重復了一句,聲音里帶著難以置信的茫然。
圍著龍骨的工匠們瞬間靜了下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臉上全是“聽錯了”的表情——那不是話本里才有的神物嗎?
《逍遙游》里說“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那是能化身為鵬、翱翔九天的巨獸,怎么能拿來“捕”?
朱雄英臉上最后一絲血色都褪了,他盯著朱高熾,眼神像是見了鬼,聲音都在發顫:“高熾,你剛剛說捕什么?”
“捕鯨啊。”朱高熾一本正經地指著黑板上的圖案,嘴角卻悄悄勾起,“就是話本里說的‘鯤’,其實就是種體型巨大的魚罷了。”
他故意頓了頓,清了清嗓子,學著說書先生的調調念道:“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一鍋燉不下……需要兩個燒烤架。”
眾人:“???”
臥槽?
你丫瘋了吧?
全場死寂了片刻,隨即像炸開了鍋。
“殿、殿下這是在說笑話吧?”一個年輕工匠手里的刨子“哐當”掉在地上,臉都白了,“那可是鯤啊!神話里的東西,怎么能捕?”
“就是啊!”旁邊的老木匠直擺手,“老輩人說,那魚能掀起滔天巨浪,咱們這船在它眼里,怕是還沒手指頭大!”
湯和更是急得直跺腳,一把抓住朱高熾的胳膊:“殿下!萬萬不可啊!這可不是鬧著玩的!那鯤是魔神一般的存在,驚動了它,怕是要遭天譴的!”
朱雄英扶著額頭,只覺得太陽穴突突直跳——他算知道朱高熾的膽子有多大了,連神話里的巨獸都敢惦記,這小子腦子里到底裝的是什么?
朱高熾見眾人反應這么大,忍不住哈哈大笑:“瞧把你們嚇的!那鯤就是鯨,是實實在在的魚,不是什么魔神。等船造好了,我帶你們去瞧瞧,保證它沒那么可怕。”
可這話落在眾人耳里,怎么聽都像天方夜譚——捕鯤?這小胖殿下怕不是真瘋了!
在古人眼里,鯨魚哪是什么普通海魚,分明是神一般的存在,被稱作“海角之兆”。
傳說里,它頭像威嚴的龍,尾似兇猛的鱷魚,渾身藏著神秘力量,動輒就能翻江倒海——只需擺擺尾巴,就能掀起滔天巨浪,打翻漁船如同碾碎枯葉;若是它潛入深海,海水便會瘋狂涌入它留下的巨穴,形成洶涌的“鯨潮”,連沿岸的堤壩都能沖垮。
《爾雅》里早有記載:“鯨,海中大魚也。其大橫海吞舟,穴處海底。出穴則水溢,謂之鯨潮,或曰出則潮上,入則潮下;其出入有節,故鯨潮有時。”
寥寥數語,盡是對它龐大與神秘的敬畏。
古往今來,人們給它起的名字也都透著“巨無霸”的意味:《爾雅》稱其為“鰕”,三國時多叫“鯨鯢”,唐朝后又喚“海?”,連梵語里都有個專屬名號“摩竭”,無一不是在強調“這是海里最大的魚”。
可到底有多大?古人沒見過確切數字,只能任由想象馳騁。
莊子在《逍遙游》里干脆寫道:“北冥有魚,其名為鯨。鯨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這等夸張的描述,更讓鯨魚的形象添了幾分神話色彩。
雖說日子久了,人們慢慢知道這不是什么呼風喚雨的神物,但那遮天蔽日的身形是實打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