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豆坊從始至終招的都是女工,從兩個四個到八個,一來活不重,二來女人細心。
現在八百斤豆渣有了著落,女工們甚至私底下悄悄排了班,每天的豆渣由誰去包圓。
總有人家里快活不下去,也有人家里不缺幾十斤豆渣,女工們私下底挪動份額做人情代買,戚蘭娘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當李匠人將房屋全部建好,帶著剛成型的工程隊去給人修灶臺,五谷豆坊產能初步釋放,每日產出的豆渣已經不是女工們能吃下的了。
一斤黃豆加清水泡發平均能出四斤豆腐,一斤半的豆渣。現在不只東市十字路口的幾家酒樓,還有其他聞風而來的酒樓食肆。
畢竟除了尋常豆腐,還有彩色豆腐,多加水一斤黃豆出五斤的嫩豆腐,少加水一斤黃豆出三斤的老豆腐,應有盡有,任君選擇,真把豆腐玩出花來。
周木匠跟著李匠人做活時,除了處理建屋搭棚的各種木料,屋子建好后放置的各種家具,就是做各種豆腐框,壓豆腐的,壓豆皮的……
女工們買豆渣通常是上下半個月各買五十斤,不一次買光,一是怕猛的把家里人吃傷了,二是省一些怕下半月打饑荒。
但隨著作坊產出增加,累積下的豆渣也越來越多,戚蘭娘和祝明月起了同樣的心思,甚至想得更遠,不如專養些鴨子和豬賣給春風得意樓算了。
連銷售渠道都是現成的,想必姜永嘉也樂得如此,安全穩定。
可惜她們一沒有田二沒有地,說搞養殖都是妄想。
戚蘭娘無奈把豆渣也當做一項商品推出去,暫定價十文錢十五斤,零買也賣,不占便宜,一文錢一斤半。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