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門外,百官林立。
蘇軾領頭,手捧著笏板,站在最前頭。
在他身側,是林槩、蘇轍以及蔡卞等人。
在蘇轍左側,是李清臣和幾位官員。
在蘇軾右側,是得意洋洋的曾布和一眾官員。
在蘇軾后方,還有一群武官站立。
但同樣分成幾個小團體,一個是以燕達為首,單獨站立。
一個是以曹評和狄詠為主的小團體。
最后一個是李家為首的多家將門。
燕達一伙,曹評和狄詠等人,都安靜的站著,靜靜的等待著承天門開。
李家為首的團體,卻是滿臉興奮,小聲的討論著什么。
“蘇相,你說官家會不會讓那人上位?”瞧著曾布等人高興的樣子,蔡卞有些不安,身子微微前傾,向蘇軾詢問。
臨近的林槩、蘇轍以及呂大防三人都聽到了蔡卞的詢問,紛紛都靠近了蘇軾一些,等待著蘇軾的答復。
畢竟,曾布這人確實與他們不對付,若是為相,他們的日子,絕對不會好過。
“諸位可知,欲先使人滅亡,必先使人膨脹。”蘇軾瞥了一眼曾布,冷冷的笑了笑。
曾布什么情況,他一清二楚,因為趙煦手中關于曾布的信息,有一半是他提供。
因此,蘇軾十分清楚,曾布看似志得意滿,但早已經被趙煦拋棄,根本不可能為左相。
即使成為左相,也只會是趙煦的棋子,最終的下場慘淡。
眾人聞,齊齊明白過來,曾布看似繁花似錦,實則是烈火烹油,自己而不自知罷了。
所有人都不免同情的看了眼曾布。
他們都是趙煦的人,自然清楚蘇軾與趙煦之間的關系。
蘇軾的話,就代表了趙煦的態度。
嘎吱——
就在這時,承天門大開,一絲光芒穿透了厚重的云層,讓本來還有些昏暗的皇城多了一絲明亮。
王珪病逝,百官以蘇軾為首,蘇軾領著百官進入承天門,朝著紫宸殿快速行進。
很快,百官唱名之后,進入紫宸殿。
紫宸殿中,趙煦與高太后早已高坐在龍鳳座上。
“太皇太后躬安?”
百官行禮。
“老身躬安。”
高太后回應。
“官家躬安?”百官再次行禮。
“朕躬安。”趙煦朗聲道,“眾卿免禮平身。”
“謝官家。”百官再次行禮后,各自歸位。
趙煦掃視眾人一圈,朗聲開口,“諸位,前些日子,王相薨逝,大宋痛失一賢相,朕痛心不已。”
“王相報國守節,為我大宋立下汗馬功勞,朕與太皇太后商議,予以追封王相為華陽王,太傅,賜謚號“忠獻”,以彰顯皇室敬意。”
“官家英明,王相為大宋政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當得此賜。”蘇軾第一個出贊同。
蘇軾一開口,林槩等人紛紛出同意。
曾布等人也不想在此事上糾纏,紛紛表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