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偷偷的跑。
一晃兩月的時光流逝。
兩月前,王珪病逝,導致朝堂上風起云涌,為左相之事,爭斗得頭破血流,各自彈劾,導致朝堂上大量的官員流失。
不過,趙煦一心處理王珪喪事,以徒弟之身,為王珪盡孝。
高太后充耳不聞,百官每每提及,她都讓人,轉移話題。
這事越演越烈,導致一些閑散王爺,也有了心思。
高太后無奈,在王珪下葬之后,第一時間讓趙煦回宮。
趙煦一路疾馳,快速返回皇宮。
寶慈宮內,高太后緊皺著眉頭,一臉的疲憊。
甚至于,趙煦還看到高太后頭發上,多了幾縷銀白。
趙煦心有愧疚,快速上前行禮,“祖母,孫兒回來了。”
“煦兒可曾用膳?”高太后瞧見趙煦,臉上露出微笑,語氣柔和的關心著。
“祖母一說,孫兒還真有些餓了。”趙煦微笑道。
“童湜,還不去讓膳房為官家膳食。”高太后立刻向童湜囑咐道。
“是——”
童湜微微頷首,走出了宮殿。
“童貫,你也出去外面守著。”
童湜一走,趙煦立刻向跟隨而來的童貫打發出去。
童貫雖然是心腹,但有些話,除卻高太后,任何人都不能聽。
“是,官家。”
童貫行禮,轉身離開。
“煦兒,你是不是有要事與老身細說?”童貫走出房間后,高太后快速詢問。
趙煦微微頷首,低聲道,“祖母,這兩月朝堂爭相的事,孫兒一直都知曉。”
“只是孫兒一直在想,要不要利用這次機會,將三省取消,轉換成內閣。”
“但是現在朝堂剛穩,若是取消丞相之制,恐怕會引起不必要的禍端。”
“因此,孫兒才裝作不知沒有回復祖母。”
高太后大驚,趙煦與她攤牌后,就明確說過內閣以及軍制之事。
因此,現在雖然未組建內閣,但她對內閣的制度大致也了解。
內閣的制度雖然優越,但若是貿然取消,絕對會讓百官反對。
趙煦之前就和她說過,取消丞相制度,制定內閣,需要一個機會。
現在這個時候確實是好時機,而且曾布也是極為合適的人選。
曾布若是為相,她和趙煦完全可以一箭雙雕,不僅將朝堂之事解決,還能將后宮之事也一同解決。
但是,正如趙煦所說,現在朝堂剛剛穩固,大宋已有盛世之兆,若是貿然改制,恐怕會讓這一年來的努力,付之東流,盛世之兆蕩然無存。
沉吟許久,高太后語重心長,鄭重開口說道,“煦兒,改制之事,歷來是朝廷大事,此次時機不熟,老身以為,當緩而行之。”
“不然,貿然改制,恐會讓朝堂不穩,人心惶惶,朝堂好不容易穩定的局面崩塌。”
趙煦微微頷首,遺憾道,“可惜了,此事若是再晚上一年,都是絕佳的時機。”
“確實如此。”高太后認同的點點頭。
曾布近幾個月雖然刻意親近于她,但她十分清楚,曾布是向太后的人。
之所以沒動曾布,完全是因為曾布的轉向,改變了朝堂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