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也非也。”趙牧擺手,嘴角噙著一絲高深莫測的笑意,卻也不廢話,直接便點題道:“殿下試想,你這《大唐民報》,如今每日送入長安多少官衙,多少學堂,多少富戶商家?”
“又有多少百姓爭相購買閱讀?”
“其傳閱之廣,目光所聚,豈是尋常市井告示所能比擬?”
他頓了頓,見李承乾仍是不解,便繼續深入淺出地解釋道:“譬如西市那家最大的張氏綢緞莊,若他家新進了一批江南軟羅,欲告知全城富家夫人小姐,他該如何做?”
“無非是讓伙計四處吆喝,或張貼告示,效果如何,猶未可知。”
“但若殿下在這《大唐民報》上,辟出一小塊地方,專供此類商家刊登貨品信息,開業志慶,招工尋人之用,并依其字數多寡,版面位置,收取相應的費用。”
“此舉,殿下稱之為廣而告之可,稱之為告白亦可。”
“如此,商家得其便利,廣而告之。而報坊得其資費,以報養報。”
“豈非兩全其美,良性循環?”
李承乾聽得目瞪口呆,眼睛越睜越大,趙牧的話語如同在他腦海中推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一個他從未想象過的商業模式清晰地呈現出來。
之前的焦慮,挫敗,自我懷疑,在這一刻被一種豁然開朗的震驚和狂喜所取代!
“妙啊!”
“妙啊!”
“趙兄!”他猛地一拍大腿,激動得幾乎要跳起來,臉上愁容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興奮的紅光,“此策......此策簡直是點石成金!”
“化腐朽為神奇!”
“孤怎么就沒想到!”
“這......這廣而告之,真是......真是絕了!”
趙牧看著他激動的樣子,淡然一笑,拿起茶杯輕抿一口,又慢悠悠地添了一把火:“殿下若恐初期無人敢嘗此鮮,無人信此策之效,不妨讓那位與殿下和東宮關系匪淺的秦老爺帶頭一試,他那棉花產業,如今不正需大規模招募流民墾荒,收購關中沙地,定制新式紡機嗎?”
“此等事宜,正適合在這廣而告之欄中刊登,效果定然顯著。”
“有他這皇商帶頭,何愁其他商家不趨之若鶩?”
“對對對!”
“那個曾經替孤解決了糧食困局,現如今又獻上棉花重寶的秦郎!”
“找秦朗!”李承乾此刻對趙牧已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只覺得句句都是金玉良,“我明日......不,孤回去便差人去尋他,他定會答應!”
心中的陰霾徹底掃清,巨大的困境轉眼間化作了無限的機遇。
李承乾只覺得渾身充滿了干勁,恨不得立刻飛回東宮著手安排。
他又驚又喜,又有些慚愧地向趙牧深深一揖:“承乾愚鈍,屢次勞煩趙兄點撥,每次皆能于山窮水盡處,得見柳暗花明!”
“此恩此情,承乾......真不知何以為報!”
趙牧坦然受了他這一禮,微笑道:“殿下不必客氣。”
“能于國于民有益,便是好事。”
李承乾又坐了片刻,與趙牧探討了些許“廣告”實施的細節,便再也坐不住,心潮澎湃地起身告辭,腳步輕快有力,與來時判若兩人。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