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頓時形成涇渭分明的兩大陣營。
支持新政的寒門官員和務實派,在太子和長孫無忌的引領下,有理有據,寸土必爭。
世家官員則抱團取暖,引經據典!
甚至是死咬著”祖宗成法”和”千年取士標準”不放。
因為他們知道,一旦松口,那世家當萬劫不復!
于是......雙方唇槍舌劍,引經據典,你來我往,從清晨一直辯到宮燈初上,太極殿內燭火通明,爭論之聲震得梁塵簌簌而落。
可終究卻還是沒有任何結果......
而高高在上的皇帝李世民,卻也始終未發一定調。
直到夜色深沉,他才疲憊地揮了揮手:“諸卿所議,皆為國事。”
”然此策干系重大,非一日可決。”
”明日再議!”
”退朝!”
第一日,勝負未分,硝煙彌漫。
可翌日清晨,“太子新科舉章程遭群臣激烈反對,朝會爭論至深夜未果”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般傳遍長安,這座大唐的心臟瞬間沸騰了!
“驚天大事!朝廷要廢了舉薦制!”
“新科舉!考真本事!不看祖宗啦!”
“秀才就能去衙門當差領錢學本事啦!”
“國子監開‘實學講壇’,論策優勝者,直送吏部候選‘觀政郎’!”
“一步登天啊!”城中議論紛紛,甚至還有好事者和許多百姓奔走相告。
務本坊中,一扇破舊的木門被猛地拉開。
一個穿著洗得發白儒衫、眼底帶著熬夜青黑的年輕士子沖了出來。
“朝廷當真....要廢…廢了舉薦?”
“新科舉…考實務…秀才…見習…觀政郎…”
他喃喃自語著,可覺得這消息卻是像火炭烙進心里。
他叫張遠,父親是個屢試不第的老書生,在坊里開了個小小的蒙館,勉強糊口。
他自己苦讀多年,也算得上是才華橫溢,務實干練,可苦于無門無路,無人舉薦。
只能在這長安找些寫寫算算的伙計,勉強度日.....
當然,此前的科舉,他也是參加了的,可是.....
絕望如同冰冷的藤蔓,早已纏緊了他的心。
可此刻,太子殿下欲要廢了舉薦制,并大興科舉之道的消息,卻像一道撕裂烏云的陽光!
“張…張兄!”
“快看!”
又一個蓬頭垢面的書生從隔壁沖出來。
“這消息.....是真…真的嗎?”
“咱們…這不是做夢吧?”
“不是夢!”
張遠猛地攥緊了拳頭,眼中卻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是真的!”
“朝廷…朝廷終于開眼了!”
“有路了!”
“我們有路了!”
他仰起頭。
對著灰蒙蒙的天空。
發出一聲壓抑了太久、幾乎不成調的嘶吼。
眼淚卻不受控制地洶涌而出。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