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張遼還要求押送過程中,除了大陸王朝騎兵,其他人不允許攜帶武器,不能攜帶食物和水,一切補給都要靠著大陸王朝騎兵供給。
沒有武器,沒有補給,這些人就算想反抗也要掂量一下他們有沒有這個實力。
若是強行鬧事,說不定不用大陸王朝的騎兵動手,其他被押送的人就要動手把他們解決掉了,畢竟薩爾馬提亞人、斯拉夫人、哥特人還有北歐那群人之間可不是鐵板一塊。
如果沒有大陸王朝的威脅,他們四撥就能互相掐起來。
在張遼這一番操作之下,被押送人的全都老實起來了,不敢造次。
在薩爾馬提亞人、斯拉夫人、哥特人和北歐那群人進入羅馬帝國之后,荀彧也采取了行動,將他們完全分散開來,徹底斷了他們之間相互聯系的可能。
羅馬帝國疆域遼闊,在如此大的疆域內安頓六十萬人還是很輕松的。除此之外,荀彧還積極推動移民工作,發動羅馬帝國人移民到東歐和北歐。
雖然羅馬帝國人都不情愿,但荀彧可以退出各種政策來扶持,就比如減免稅收,再比如提供各種補助等等。
留在羅馬帝國雖然不錯,但在各種政策加持下,移民反而能得到更多,所以不少人都動了心思,紛紛選擇移民。
有人愿意移民,事情就好辦了。
只要能夠移民,能夠在東歐和北歐建立城市,建立統治,就能將東歐和北歐納入到大陸王朝的統治范圍之內了。
在陸川接到荀彧和張遼的匯報,說羅馬帝國那邊移民的事情正在穩步進行,陸川的注意力又轉移到了另外一件事上,那就是交通。
當初陸川為了穩固大陸王朝對華夏的統治,也為了促進南北、東西的經濟、文化交流,特意修建了貫通南北、東西的水泥路,而且隨著大陸王朝不斷發展,水泥路越來越多,大陸王朝內的交通越來越便利,但也僅限于在大陸王朝范圍之內。
如果大陸王朝只通知華夏區域,這樣自然沒有問題,但如今大陸王朝的實際掌控區域已經超出了想象,到達了東歐和北歐,幾乎覆蓋了整個歐亞大陸,那么僅僅是在華夏區域修建水泥路就有點跟不上發展了。
陸川認為,大陸王朝能不能實際掌控歐洲,主要看大陸王朝的軍隊花費多少時間能夠抵達歐洲。
按照陸川穿越過來之前的理念,歐洲那邊的人昨天跳出來鬧事,而陸川的巴掌不能在今天落到他們的臉上,那就算是威懾力不足。
當然,在這個年代也不可能做到那種程度,但陸川也有新的要求,那就是大陸王朝的騎兵在一個月之內能夠抵達的地方,就是大陸王朝的統治范圍。
為了讓這個統治范圍繼續擴大,就必須要修路,而且還要保障陸路交通的順暢。
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或許歐洲那邊的人礙于大陸王朝的強盛,不敢反抗,但過上幾年,他們一定會鬧事。
所以修路,修一條從大陸王朝直達歐洲的水泥路,就非常有必要了。
除了前往歐洲,還要修前往貴霜帝國、安息帝國的路。
陸川的要求就是,大陸王朝把路修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是大陸王朝的領土。
誰不服,就來干一架!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