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就能看出來陸川對待主動投降之人還是很優待的,主公若是及時歸順,以陸川的脾氣,定然會給主公足夠的封賞,但若是等陸川打過來,破開成都大門之后再投降,恐怕就來不及了。”
“是嗎?那你是支持我盡快投降了?”
“主公,屬下只是給主公提意見,具體要怎么決斷,還要看主公的想法。”
“我能有什么想法呢?我是很想投降的,但是……但是張任他們不太愿意,我也不好做決定。”
“此事簡單,誰不愿意投降,主公就讓他們領兵去攻打漢中,等他們在陸川那里吃了敗仗,主公再投降也不遲。”
“可是,張任他們要是跟陸川打起來,陸川一生氣,不接受我的投降怎么辦?”
“主公可以先給陸川寫一封信,表達立場和態度,這樣就算陸川和張任他們打起來,主公也可以提前表明立場,不至于引起誤會。”
劉璋眼睛一亮,“對啊,我怎么就沒想到呢?那我現在就給陸川寫信!”
劉璋是真的不想打,因為他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是陸川的對手,強行跟陸川對線就是死路一條。
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決定認慫。
連天子都禪讓了,他不過就是一個漢室宗親,還有什么好掙扎的?
早早投降,讓陸川也封他一個爵位,然后好好地享受生活不好嗎?
劉璋有了決定,法正也就放心了。
法正是聰明人,能夠看清楚形勢,更想在陸川那邊謀一個職位,那么對于他來說,還有什么比勸劉璋主動投降更大的功勞嗎?
只要劉璋順利投降,他就能搖身一變成為大陸王朝的臣子,然后以他的能力,很快就能在大陸王朝嶄露頭角,獲得陸川的重視。
但是他沒想到的是,劉璋不僅僅能力差,沒有決斷,甚至對益州士族豪強的控制都差了很多,這就導致法正前腳從劉璋這里出去,張任等人后腳就知道劉璋要投降的消息,然后派人將劉璋的信使攔了下來。
張任也是一個有本事的人,而有本事的人往往很倔,有一種不撞南墻不回頭的意思。
所以他認為現在的形勢雖然嚴峻,但并不是沒有希望,只要給他足夠的錢糧兵馬,靠著益州的地利,未嘗不能擋住陸川的進攻。
只要能擋住陸川的進攻,他們就有了擁立劉璋的資本,然后大家一起延續大漢國祚,成為新的開國功臣。
這難道不比直接投降陸川要好嗎?
所以張任命人將劉璋的信截下來之后就暗中和激進派的人會面,一起商量對策,最后得出一個結論:既然劉璋想要玩兩面三刀,那大家就裝作不知道,明天一起去見劉璋,要求劉璋出錢出糧出兵馬,讓他們去抵擋陸川。
想來劉璋一定會答應的。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