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在理,不光是他,咱們都得琢磨這事。”另一人接過話頭,“種地這活兒,光靠咱們幾個大老爺們可不行。”
“家里的婆娘,手底下的奴仆,都得讓他們把種水稻、種大豆的門道摸清楚。”
“不然守著這么大片好地,卻讓它荒著,那可就太辜負朝廷這份天大的恩情了。”
劉觀的目光掃過不遠處那群正狼吞虎咽搶食野豬肉的奴仆,心里開始盤算起如何管理這批新人手。
他家的院子框架已經立起來,等接下來幾天幫弟兄們把木屋都蓋好,開荒的事就該正式提上日程。
萬幸的是,這次繳獲的牛馬幾乎都分給了他們生產建設兵團,畜力方面還算充裕。
反倒是犁、耙之類的農具,眼下顯得捉襟見肘。
不過,劉觀并不為此過分擔憂。
他清楚,這種短缺只是暫時的。
遼東城里一架曲轅犁的價錢,能頂得上幽州的兩架,長安的三架。
眼下來遼東販賣農具,既不用違法也不用犯罪,就能賺取超過百分之百的利潤,天底下哪有不眼紅的商人?
秦安然向李想抱怨農具價格飛漲時,李想之所以淡定,正是看透了這一點。
最多一兩個月,市場這只無形的手自然會把價格拉回到一個合理的區間。
待到兵團自己的煉鐵作坊投產,鋼鐵實現本地供應,農具的價格只會更低,即便比不上長安,也相去不遠了。
“伍長,咱們幾家的院子都挨著建,往后也好有個照應。”
鄧樺湊到劉觀身邊,手里攥著個烤得焦黃的狍子腿,一邊撕咬著,一邊憧憬著,“等閑下來,我看可以在咱們這新村子里挖個大池塘,把旁邊那條溪水引進來,養些魚蝦雞鴨。”
“再把路修整平坦了,過個幾年,等兵團的水泥產量跟上來,咱還能鋪上簡易的水泥路呢!”
“嗯,咱們這兒離遼東城不過二十多里,不算遠。”劉觀對未來的規劃同樣清晰,“等附近的平原都開墾成良田,兵團肯定會考慮修一條直通遼東城的主干道,否則糧食運不出去,也是個大麻煩。”
他對眼下的生活狀態感到由衷的滿意。
盡管腳下的土地尚顯陌生,但那觸手可及的希望,足以讓每個人熱血沸騰。
“今年的頭等大事,是把荒地開出來,同時為過冬做好萬全準備。”
鄧樺儼然成了劉觀的副手,有條不紊地提醒著眾人,“開荒的同時,還得組織人手多打些野味,做成肉干存起來。”
“聽說遼東的冬天來得早,雪下得又大又猛,日子不好過。到時候天寒地凍的,啥活也干不了,只能貓在屋里。”
“說得對。”劉觀神色凝重起來,“現在都八月了,搞不好下個月就得飄雪,最遲也超不過十月。咱們的任務其實相當緊迫。”
“要是咱們生產建設兵團的弟兄們,一個冬天過去,凍死凍傷了一批,那這人可就丟到姥姥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