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說村里小子們從進了布莊就看得愣頭愣眼,連許老太和許田芯站在一邊看著,心里也直嘆,鮮艷顏色的布料就是養眼。
她們在這里是最底層的窮苦人,一直忙著在溫飽線掙扎,連原身記憶里存留的顏色,大多也是黑乎乎灰撲撲。
日常所見,隨處是補丁。
在這里生活一個多月之久,冷不丁見到柜上一匹匹布料,不是布頭而是整塊布,布料顏色又是嫣紅、緋紅、豆綠、翠綠,鳶尾色(湖藍),豆蔻、金盞(橘瓣色),櫻草色淺紫,還有盈盈色嫩粉,這里的人將顏色分的非常細,打比方只一個綠色布就有六七種區分和叫法,心情都跟著歡快起來。勾起在現代不缺吃喝,想買什么顏色衣服都能買得起買得到的記憶。
這家還不是什么頂級的大布莊。
可想而知,那大店里的布匹顏色會更加豐富多彩,顏色會層層遞進。
許老太很是可惜不能去大店鋪長見識,她怕去了會讓直播間家人們的心情跟著添堵。
畢竟沖咱眼下這一身補丁衣裳,任誰是東家也不能讓近處細看,更不用提摸了。
態度好點的布莊,也會被店小二盯著不停問買啥,說不出來就會被趕著離開,很怕咱這一身打扮,沖撞且污了進店的貴人眼。
直播是讓家人們看個新鮮熱鬧,可不是看咱窘迫跟著一起難堪尷尬。
所以從來了府城,許老太一直沒去金樓和大店鋪閑逛,只在外面播播門臉。實話說,也是沒時間閑逛。
今日卻是個機會,趁著和這家東家娘子有點人情關系,許老太在身后悄悄擺了擺手,連忙暗示孫女多直播布料。
她要和東家去二樓討論尺寬和價錢,不買錦緞不好多打聽。
孫女倒是可以趁歲數小面嫩,多問問柜臺里的幫工娘子那些錦緞怎么區分,別人只會當作是小丫頭好奇,讓現代的家人們看個新鮮。
許田芯收到奶奶的暗示。
柜臺側方正好掛著綾羅綢緞幾種樣品。
看起來像是每次店里來了新花樣,店家就會特意扯下一塊新布用四方框架固定好,方便顧客細看花紋。
“這是綾嗎?”
得到柜臺里女伙計的回復:是。
許田芯到近處直播細看,綾是絲的,相比較綢和緞,織法有點粗糙。
許田芯小小聲直播道:“賜你三尺白綾,就是用這種面料上吊的,這就是綾,家人們看仔細。”
應該很堅韌,要不然吊不死人。
家人們無語,哪有這么介紹的,笑死。
店里女伙計也恍惚以為自己聽茬了,就忘了剛剛到嘴邊想說的話。
她知曉這伙人和東家認識,本想熱心腸告訴鄉下來的小丫頭,這種綾布眼下是城里最時興的窗紗,大戶人家也很是喜愛用它裝裱字畫。
而此時許田芯已經看向下一個綢,這個不用多說,現代也有。使勁揉揉會皺。小時候還用綢子做成紅花綁頭發用。
倒是羅,讓許田芯眼前一亮,扭身多問了兩句。
得知是做小衣的,很受有錢人家女子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