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晚晚在一旁笑著提醒:“瑞澤,這是大姨。”
江桐拿出早就準備好的一個精致的小鈴鐺玩具,在小瑞澤面前輕輕搖晃,發出清脆的響聲,耐心地引導他:“瑞澤,叫大姨,大——姨——”
小瑞澤被玩具吸引,伸出小手去抓,小嘴巴張合了幾下,終于發出了一聲清晰而響亮的:“大——姨!”
這一聲呼喚,讓江桐的眼眶瞬間就紅了。
她激動地應了一聲,小心翼翼地將小瑞澤抱進懷里,感受著這柔軟而溫暖的小身體,心中充滿了難以喻的喜悅和感動。這是她血脈相連的小外甥,是她們家新的希望和延續。
她從包里拿出一個厚厚的信封,塞到蘇晚晚手里。
蘇晚晚摸出里面是一張銀行卡,立刻推拒:“姐,你這是干什么?不用這樣。”
江桐卻堅持握住她的手,語氣誠懇而堅定:“晚晚,收下。這不是施舍,是心意。爸爸和我都知道,你現在什么都不缺,邵家能給你的遠比這多得多。但這不一樣。”
她看著蘇晚晚,眼神溫柔而帶著一絲愧疚:
“這是爸爸和我的一點心意,也是我們給未出世的小外甥(女)的見面禮。這么多年,我有爸爸陪著,雖然也想媽媽,但至少家庭是完整的。
而你……在外面吃了那么多苦,我們沒能盡到一點責任。
這錢不多,只是我們想為你做點什么的一點證明,想參與你未來生活的一點笨拙的努力。請你……別拒絕我們,好嗎?”
蘇晚晚看著姐姐眼中那份近乎卑微的期盼和真誠,拒絕的話再也說不出口。
她明白,收下這份心意,對他們而,是一種情感的接納和關系的確認。
她猶豫了一下,最終接過了銀行卡,輕聲說:“謝謝姐,也……謝謝爸爸。”
江桐頓時笑逐顏開,仿佛完成了一件大事,整個人都輕松明亮起來。
姐妹倆之間的氣氛變得更加融洽自然。
江桐抱著小瑞澤玩,蘇晚晚繼續工作,偶爾交流幾句關于孩子或設計的看法,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平淡而溫馨的親情氛圍。
然而,這溫馨的一幕,恰好被前來“送溫暖”的李小曼看在眼里。
李小曼提著一個保溫桶,里面是她按照劉紹丹“指點”燉的“安胎滋補湯”,本想借此機會在蘇晚晚面前刷刷存在感。
她剛走到工作室門口,透過玻璃門,就看到蘇晚晚和一個氣質溫婉、與她眉眼有幾分相似的女人有說有笑,旁邊還有一個保姆帶著孩子,其樂融融,宛如真正的一家人。
那個女人(江桐)看著孩子的眼神充滿了毫不掩飾的疼愛,那種自然而然的親昵感,刺痛了李小曼的眼睛。
再對比自己——母親只會不斷地向她索取,壓榨她去供養那個遠在海外、永遠填不滿欲望的弟弟。別說關愛,就連一句簡單的問候,都帶著明確的目的性。
她就像李家的血包和工具,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供養那個“寶貝兒子”。
她咬了咬唇,然后輕輕敲了敲門。
蘇晚晚見到門外的她皺了皺眉,“進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