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墻立起,舊人離散。
江家老宅那邊,徹底地陷入了死寂。
聽說張桂芬受了刺激,病得更重了,被遠房的親戚接回了鄉下。
而江紅梅則在被趕出去的第二天就被人在護城河邊發現,人已經癡癡傻傻,只知道抱著一把破算盤,嘴里念叨著“還錢”,最后被送去了安定醫院。
這個曾經充滿了爭吵、算計和怨毒的家,終于以一種近乎慘烈的方式,迎來了它應有的結局。
而墻的這一頭,江建國的新生活,才剛剛拉開序幕。
那間被王廠長特批的“研究聯絡處”,在蘇婉清的巧手規劃下,煥然一新。
她用最便宜的白灰將墻壁刷得雪白,又不知從哪里淘來了一塊巨大的舊木板,用砂紙打磨光滑后,請江建國用他那手蒼勁有力的字,寫下了一個嶄新的招牌——“江記食鋪”。
鋪面不大,卻被收拾得一塵不染。
三尺長的柜臺擦得油光锃亮,后面擺著兩口大鍋,一口專門用來鹵五香蛋,另一口,則被江建國用來研發他的新產品——秘制辣醬。
蘇婉清成了名副其實的“大掌柜”。
她每天的工作,就是記錄賬目,制作“蛋票”,并且根據當天的銷售情況,制定第二天的備貨計劃。
她的加入,讓李秀蘭從繁瑣的收錢記賬中解脫出來,可以專心地在后廚幫忙,清洗食材,打理雜務。
而丫丫,則成了鋪子里最幸福的“小監工”,每天都能第一個嘗到爺爺做的美食,小臉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得紅潤飽滿起來。
“江記蛋”的名聲,早已不局限于軋鋼廠。
那霸道的香氣,和“每日限購一百顆”的囂張規矩,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了附近的幾個大廠和家屬院。
每天不到九點,鋪子門口就會自發地排起長龍,那場面,比供銷社發售緊俏物資時還要壯觀。
十塊,二十塊,三十塊......
錢匣子里的錢,越來越多。
李秀蘭每天晚上數錢的時候,都覺得像在做夢。
她看著賬本上那不斷攀升的數字,第一次,感受到了那種通過自己雙手創造財富的、踏實而又自豪的喜悅。
日子,仿佛就要這么紅紅火火地過下去了。
然而,江建國心中卻清楚,樹大招風,水深流急。
他們的生意太紅火了,紅火到已經足以引起某些人的覬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