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于丈夫跟世家斗了二十年,到了北伐北狄的時候,才找到了平衡點。
但是沒有世家也不行。
如果世家力量還如當年鼎盛,佛門不會有今天的這樣頭疼的現狀。
而且大乾朝堂的力量已經失衡,扶持一下世家,可以遏制佛門,同時均衡朝堂力量。
“好,那就讓陸端回來,而且此他征討南方有功,一定要重用。”
太后說道。
“臣贊同,禮部尚書空了太久,臣建議,以陸端權知禮部尚書。”
李渠開口說道。
計劃已經慢慢的實現,騰籠換鳥,現在籠子空了,自己能不能接替陸端去江南?
等等,糟了!
李渠高興的念頭剛剛興起,就瞬間轉化成擔心。
因為顧道不在現場。
江南之戰是顧道打的,他的推薦幾乎就是一錘定音,可是他此時不在這里。
萬一太后腦袋一熱,突然決定一個人選?
“那江南怎么辦?”
“陸端回來了,需不需要文臣?鄭克寧一個人在那里,全權鎮撫可以么?”
果然,太后提出這個疑問。
袁琮沒有立即開口,這件事顧道跟他說過計劃,他自然知道要推李渠。
不過不能立即開口,好像早有預謀一樣。
他想了一會兒,自自語地說道。
“鄭克寧一個人不行,臣覺得,還需要一個有威望,老成持重之人鎮撫。”
李渠呼吸都沉重了,但是他穩得住,假裝做出思考的樣子。
“袁公說的有理,可是誰能勝任?”
太后皺眉問道。
“紹康城畢竟是一國都城,分量輕了不行,也就只能在朝中幾位重臣中選了。”
袁琮自自語,有意無意地把太后的目光,朝著六部拉過來。
“爾雅,你去?”他問。
“如果朝廷需要,微臣愿意為朝廷分憂。”溫爾雅不動聲色的說道。
“不行,接下來清理佛門,需要各地衙門配合,沒有你這吏部尚書坐鎮,哀家不放心。”
直接被皇后否決了。
“顧云璋?”袁琮念叨著。
“不行,戶部現在也是忙碌,秋收剛結束,又要修城墻……”
太后又給否定了。
蕭由就不用提了,剛上來的工部尚書,他就是個低頭干工程的人。
鎮守的事情根本不懂。
“高岸不行,這節骨眼上他動不得,那就剩下……”
袁琮把目光轉向了李渠。
李渠心都快提到喉嚨了,但是還要強壯鎮定。
\"李尚書如何?\"
太后主動開口了。
“可是接下來刑部忙,各地案件肯定少不了,不過,地方衙門才是主力,李尚書好像……”
袁琮嘟嘟囔囔的好像在猶豫。
太后都聽到了耳朵里,心中開始盤算,這李渠好像在京城沒啥大用。
“李尚書,你可愿意為哀家分憂,去一趟江南?”太后先試探著問道。
“臣當然愿意為太后分憂,只不過刑部的事務,沒人能接,所以……”
李渠心中大喜,不過面上表現得很糾結,不想去。
“刑部的事情,你可以推薦一個熟悉的人頂著,江南才是重點,還請李尚書為朝廷分憂。”
太后略帶懇求地說道。
“臣,遵旨!”
李渠裝作不情不愿地答應了。
這時候他才明白,袁琮在幫他。
果然姜是老的辣,不動聲色讓太后自己選擇了本官,他好像什么都沒做。
而太后還以為,是自己做的決定。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