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要到了下職的時辰,各部衙門都接到了通知,太后懿旨,在京五品以上官員,都要參加明日早朝。
“這是有大事?”
“會不會跟今天入宮的賬冊有關?”
“還能什么事兒?以顧公的做事風格,明日怕是血流成河也說不定。”
官員一邊下職,猜測就一邊傳開。
跟本源寺有勾連的,心事重重。沒有勾連的,說著風涼話,等著看熱鬧。
半個時辰之前,元祥回到了御書房。
“太后娘娘,顧公說他也沒想好,但是為了朝廷穩定,不如當著滿朝文武大臣的面燒了。”
元祥把顧道的意見報給太后。
“燒了?”
“看來他的確沒想好,這么重要的東西,就燒了?”
“還要當著滿朝文武的面,真是給他們臉了,這是讓哀家跟他們低頭么?”
太后心里越是怕什么,嘴上就越是反著說。
她是怕那些勾連本源寺的臣子,以為自己怕了他們才燒了賬冊,以后他們會蹬鼻子上臉。
“妙啊!”
“太后,顧公這一招妙啊!”
溫爾雅卻說出相反的意見。
“妙?妙在何處?這難道不是示弱于人么?”太后疑惑地看著溫爾雅。
“太后,這可不是示弱于人,而是一石三鳥。”
溫爾雅說道。
“首先燒了賬本,等于燒了那些人的罪狀,這是您對臣子的寬容,他們必須感恩戴德。”
“其次,沒了這些記錄和賬本,那本源寺和朝中權貴就從勾連,變成了生怨。本源寺就成了無根之水。”
“第三,賬沒了也就意味著錢沒了。他們投給本源寺的錢就回不來了,那才是從骨頭到肉的疼。”
聽著溫爾雅一二三的分析,太后眼睛越來越亮。
這時候李渠插了一句。
“不止如此,他們怎么甘心接受損失,一定反過頭來逼迫本源寺。那時候,本源寺可就首尾不相顧了。”
緊接著袁琮也老謀深算地插一句。
“給本源寺定個謀逆,清查其黨羽,各地的寺廟一定急于跟他撇清關系。”
“沒了居中聯絡,他們就是一盤散沙,然后派出欽差,監督各地官府稽查寺院不法,理清廟產。”
溫爾雅真想豎起大拇指。
老師這一招才真是釜底抽薪,誰敢跟謀逆牽扯關系?消息一出,各地寺廟必然焚燒過往賬目。
把京城權貴想要追債的最后一條通道也切斷了。
而以前,受到京城權貴遙控,幫助寺廟干不法事的地方官員,為了撇清關系也會下黑手。
到那個時候,佛門就是群龍無首,四面楚歌。
太后豁然開朗,一下子挺直了腰背,感覺自己瞬間就支棱起來。
這是一場大的政治事件,操縱好了,就能給群臣展現她處理政事的手段。
“好,命人通知下去,明日五品官都要早朝。”
定下這些事情,幾位臣子告退。
“娘娘,晚膳時辰到了,要不要傳膳?”元祥湊過來問道。
“這個時辰了,陛下回來了么?”太后放松身體,略帶疲倦地說道。
緊接又補充了一句。
“算了,他跟顧道出去,哀家還有什么不放心的。”
元祥臉色難看,您這心放得有點早。
他剛要稟告陛下今天掉牙的事情,太后卻猛地坐直了,狐疑地看著元祥。
“你說,顧道是不是早就想好了,這賬冊就是拿回來燒的,哀家被他帶進坑里了?”
元祥心說,娘娘您才反應過來啊?
顧公早就不是以前的顧道了,做事沖動,不計后果。
現在都是走一步看三步。
今天這事兒,明顯是他打算好了對付本源寺,那溫尚書能看透的道理,顧公能不懂?
太后今日若是不主動要賬本,顧公也會給送來。
到時候主動權就還不一樣了,顧公想讓太后在群臣面前燒賬本,就要和盤托出所有計劃。
還要求著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