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肯定希望立慎王,畢竟慎王是她的親生兒子,而且之前她已經給慎王鋪路了。
準備廢掉現在的皇帝,讓他登基。
不過這個計劃是以幾年為單位的謀劃,還要看天時,抓到機會才能動。
沒想到等到的是這種機會。
不過慎王卻不合適了,以前立慎王問題不大,現在問題卻大了。
大到太后自己都不好意思張嘴。
生怕一張嘴,就被這些大臣給頂回來。
那就是慎王也被北狄俘虜過。
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
當初,為了穩定岌岌可危的大乾局勢,太上皇下了封口令,給隱瞞了下來,后來導致徐相自殺。
國家剛被俘虜一個皇帝,又立一個曾經被俘虜的皇帝,這事兒肯定通不過。
果然。
“臣以為慎王為嫡長子,可為登基為帝。”刑部尚書李渠,搶先提出來。
“臣反對,大乾如此局勢,慎王不合適。”袁琮第一個出來反對。
局勢如此,雖然沒有明說,但指的就是慎王被俘的經歷,現在大乾決不能立他。
緊接著他說道:
“臣認為謹王李敏,可擔當大任。”
謹王是太上皇兩個成年兒子之一,現在大乾需要穩定,立他最合適。
聽到謹王,太后眉頭微微一皺。
太后不想再立一個不是自己兒子的人為皇帝,以防他上來又折騰自己的兒子。
還是立自己的兒子最合適。
“謹王不是嫡出,不如立四皇子,太后輔政。”顧云璋突然開口說道。
他剛才看到了太后皺眉,一下子猜到了太后心思,這個機會無論如何抓住。
顧云璋權衡得很明白。
無論是慎王還是謹王,其實都不靠譜,慎王被俘這件事他不知道。
但是,慎王既然能在太子位上被廢,定然是有其原因,加上袁琮反對肯定沒機會了。
而二皇子李敏也不合適。
河東賑災收受當地官員賄賂,通衢關危機的時候怯戰,此人沉迷于玩農夫權術。
真正治國的本事一點看不到。
其實四皇子太小,也未必合適,但是太后合適。
太后跟太上皇一起苦熬二十年,很多時候識大體,顧大局,為了大乾殫精竭慮。
所以不如讓太后當政,慢慢地帶小皇帝。
他這話一出口,袁琮等人全都沉默了。
溫爾雅眼前一亮,若有所思地看著顧云璋,不由得心生佩服。
這建議跟自己的想法和不謀而合,只不過剛才恩師袁琮提到了立謹王,他沒辦法立即說出這個提議,那等于是當面否定恩師。
沒想到顧云璋也想到了。
顧云璋不但建議合理,而且還給自己在政治上,殺出重圍,爭取了巨大的利益。
太后和四皇子,都欠了他一個人情。
“老臣以為,顧尚書的建議大善,立四皇子,太后垂簾聽政,袁公輔政當無問題。”
過了一會兒,鄭國公鄭重開口了。
他這一句話可比顧云璋的分量大,而且他加了一個袁公輔政。
“臣附議……”高岸說道。
“臣附議……”溫爾雅緊隨其后。
李渠一直都是慎王的人,此時慎王明顯不行了,但是立的是太后的親生兒子,也可以。
“臣附議……”
“如此,臣也附議……”袁琮沒想了想也同意了。
他一直想的是皇子。
而顧云璋這個建議,其實瞄準的是太后,太后的確比這幾個皇子靠譜。
皇帝小,太后可以當家,而太后有太上皇的心胸和手段。
所以反應過來的袁琮也同意了。
太后深深地看了一眼顧云璋,眼神略帶感激,終于松了口氣。親生兒子是皇帝,而且自己可以聽政,這個結果遠比自己想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