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擱置的事就要放下來,否則老是掂量著只能讓人更困惑。道理是這么說,但要真正做到卻很難。
潘寶山也不例外,不過他有個法子,轉移注意力把精力多朝工作上放放。
眼下,大棚蔬菜進入豐收季節。
魯成升的果蔬合作社共有十二戶人家,經過他的聯系,菜商直接到棚前收購,方便了不少。
“瞧這西葫蘆,六毛錢夠夠本了,菜商到地頭來收還一塊七呢,一斤就賺一塊一!”魯成升笑呵呵地多潘寶山說,“潘鄉長我敢保證,這一茬銷售過后,村里起碼要有一半的人上蔬菜大棚!”
“那你這個合作社社長不就當大了嘛!”潘寶山笑道,“你可得抓住機會,到時鄉里多扶持些,爭取在你這里建個設施蔬菜基地。人家大陡嶺村現在可是要趕上好時候了,市里一家醫藥公司要在那里搞個金銀花種植基地,你可不能落后啊。”
“王三奎是個大老粗,我比他肯定差不了,你不是說了嘛,到時鄉里給咱村多支持點,我肯定會把設施蔬菜基地做得更好!”
“嗯,有干勁就好,對了魯書記,你們村庭院種植搞得怎樣了?”
“很好,到現在我已經集中搞了兩次收購批發,大家都嘗到了甜頭。”魯成升說,“如今各家的積極性高得很,幾乎家家都把院子利用了起來,都搞了些簡易棚子搞菌類種殖。照我看啊,那架勢比蔬菜大棚還熱火!”
“那也行啊,不管怎樣只要村民知道創收就好!”潘寶山心里很美,看來前段時間沒白忙活,處處開始見效。
效應的放大是不用宣傳的,斜溝村的大棚菜、大陡嶺村的金銀花還有瓜坡村的養殖搞得有聲有色,引得其他各村村支書很急火,是不是真的想為老百姓致富不講,起碼揩起油來會很厚實。
洼窯村的村支書郭二良第一個坐不住,托魯成升請潘寶山到他村里去考察,也想上個鄉里面認可并支持的項目。
魯成升把事情跟潘寶山說了,潘寶山很高興,剛好他也新物色了一個項目,鮮切花。然而這一次,潘寶山并不打算只是在洼窯村搞試點,有了設施蔬菜和金銀花的經驗,綜合起來得高謀劃一下。
潘寶山召集了各村兩委負責人會議,專門就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進行統籌,重點是設施蔬菜和鮮切花種植推廣,還有特色養殖。
潘寶山提出三大基地建設,一個是設施蔬菜基地,一個是金銀花種植基地,還有一個是鮮切花基地。
“到時鄉里整合流轉土地資源,希望在座的各位要積極配合,不要死摳著自己村的地不放,而且放出去的土地也不是沒有補償,會有新的地塊劃過去。”潘寶山先打了個預防針,“現在詳細的規劃正在做,大體上是以斜坡村為中心搞設施蔬菜項目基地,以大陡嶺村為中心搞金銀花項目基地,以洼窯村為中心搞鮮切花項目基地。丑話我可說在前頭,這是鄉里的大事,誰要是沒有大局觀誰就下,不換觀念就換人,不能干還呆在臺上干什么?村支書和村主任的位子也不是離了哪個人轉不動了是不是?”
潘寶山這個預防針打得很及時,也很有氣勢,搞得會場氣氛一度很緊張。
“當然了,我說的是題外話,相信各位能有很清醒的認識,對鄉里的決定回支持擁護的。”潘寶山笑了起來,“你們說呢?”
還怎么說?臺下當然是隨聲附和。潘寶山也知道這很無聊,但對調節氣氛來說有必要。
氣氛一得到松弛,潘寶山又開始上新一輪的緊箍咒。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現在老百姓的維權意識很強,對土地政策掌握得也很好,到時土地流轉過程中難免有刺頭兒。”潘寶山說到這里環視了一下,“對待他們不能粗暴,要采取溫和的法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否則事情鬧大了對基地建設有負面影響,一旦出現問題,就要追究責任到具體人頭!”
“要是就有那么個別腦筋不轉彎的人不聽指揮咋辦?”王三奎問。
“那就要看你們的能耐了。”潘寶山把球踢了回去,“基層領導難當就難在這個地方,你們不要撂挑子推責任,有困難自己解決。”
王三奎被阻了回去,也就沒人再說話。
散會后,潘寶山找到王三奎一通批評,說有些事不能擺到臺面上,可他偏偏要抖出來。具體問題具體對待,要求和口號是一回事,具體執行又是另一回事,這也是一種潛規則。王三奎當然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領會不深,所以潘寶山也沒多說,就告訴他只要不出亂就行,具體方法自己掌握。另外,還要做好相關前期準備,等市健達醫藥公司來人考察。
幾天后的上午,魯少良就帶著隊伍來了。梁延發對這事采取回避態度,按照既定方針不參與,讓潘寶山找仲崇干。仲崇干也不愿意,他是抱定了大事不深問小事不過問的態度,等現成的可以,出力去干不行。
“梁鄉長,一二把手不出面,健達公司方面會不會覺得咱們誠意不夠?”潘寶山問梁延發。
“你編個理由都不在家就可以了嘛。”梁延發懶洋洋地說,“而且健達公司來的不也是個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