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都是趙家所害,皇上就不想出這口氣?”
“皇上登基數載,從未為難過趙氏一族,可他們呢?自皇上繼位后,趙氏官員紛紛辭官,子孫也不再科考入仕,這明擺著是不服皇上啊!”
魏城義憤填膺,“皇上被他們連累,仍大度不計較,可他們卻不識好歹,這般不敬不服圣上。”
“身為臣民,做出此心此舉,哪朝天子都不能忍,論說這等行徑早該被處置,難得皇上寬和,留他們至今。”
“趙家能活到現在已是得了便宜,如今國有需要,舍去了一個世家換得戰事順利國家安定,值得。能為君王和國家效力也是趙家的榮幸。”
換做平日景隆帝不會這么做,可眼下籌集軍餉緊急,國之大事前他不得不考慮。
思慮良久,沒有其他主意的他終是點了頭。
魏城作為心腹臣子,自是幫著天子籌謀,恰巧趕上越王求娶被拒,于是魏城拿準此做文章,指示門下官員南臨知州設下酒局,而后放出趙家主君的“狂妄之”。
事情發生后,魏城又帶頭煽風點火,在朝奏請皇帝嚴懲趙家。
臣子出手把一座金山送到了面前,景隆帝也揣著明白裝糊涂,佯裝大怒,順手發落了趙家,沒收了所以家財,充實國庫。
軍餉的燃眉之急解了,戰事順利,邊境平定,而背后的代價是趙氏一族的敗落。
凌恒猜到事情會跟君父有關,卻不想他是主謀,想到南緗,凌恒心痛如絞。
所以自己真成了名副其實的仇人之后!
“趙家被沒收的家財與實際不符,這是怎么回事?”
景隆帝當然知道其中緣由,是魏城暗中授意了南臨知州,在抄沒趙家后,取出一部分財物提前送入京城,獻入皇帝私庫。
凌恒終于明白了為何父皇會銷毀國庫登記記錄——那筆錢財就是父皇拿走了,也更清楚了為何他不肯給趙家重審案件,因為他就是幕后主使!
君臣勾結,謀財害命,卑劣無恥的行徑讓凌恒悲憤地抬不起頭,更讓他愧對心愛姑娘。
景隆帝拍了拍兒子手,“朕知道,你記掛趙氏一案,在朕有生之年你無法為其翻案,待朕去了后你必會重審此案。”
“朕告知你真相,就是讓你知道,所謂幕后陷害者,就是朕。”
景隆帝需要坦明這些,否則等他走后,兒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重查了案子,屆時少不得將真相暴露于世,提前告知他,也好讓他死了這份心,將這個秘密永遠埋藏。
凌恒郁結,萬萬沒想到實情會是如此。
“真相決不能外露,朕丟不起這個臉,皇家丟不起,朝廷也丟不起。”
景隆帝鄭重地看著兒子,“朕要你答應,永生永世不準給趙家平反,不光你,凡是我凌氏子孫,皆不可。”
凌恒搖頭,“趙家是冤枉的,他們不該受這些!”
景隆帝氣悶,一連咳了幾聲,“難道你想為了個女人讓朕被天下人恥笑?讓皇室和朝堂被非議質疑嗎!”
“不是為了個女子。”凌恒眸底泛紅,“而是為了天理公道。”
兒子的話景隆帝不奇怪,“那你打算怎么辦?為還區區一個世家公道,把真相公布于世,讓朕被萬世辱罵,讓皇家顏面喪盡,是這樣嗎?”
“趙家是受了委屈,可當時朕不那么做,戰事怎么辦?將士軍餉怎么辦?難道要看著敵軍沖破國門,讓邊境萬千百姓遭到戰火屠戮?”
“若有其他選擇朕也不愿這么做,可緊要關頭,為顧全大局也只得舍小保大,朕用一個世家換得國家安定,百姓安康,也算對得住江山社稷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