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是南緗在房里伺候,而后奉他命前去做竹筒飯,他身邊不能沒有伺候的人,照理說南緗離開后應及時找其他仆從接替,但她沒有,致使他喚人時無人可用。
可她也非故意,到底是沒有伺候人的經驗,且她來東宮時間不長,也不曾實時隨在身邊伺候,是以根本不會考慮那么細致。
但這種事要落在景隆帝和德妃眼里,他們可不會那么寬和,拿走救命藥的人是可惡,但南緗也有服侍疏漏之嫌,否則太子也不至于發病沒藥時無人知曉。
凌恒已拿定主意,事情要查,但需他自己查,待揪出幕后人弄清真相后,給南緗尋出好的規避理由再公開。
其實要查也不難,能進他房間的人也就那幾個。
“德妃娘娘昨晚守了一宿,直到天亮后下人們再三勸說才肯去歇息,這會兒應該睡下了,殿下先洗漱,等用完膳小的再稟報娘娘,也讓娘娘多休息會兒。”
凌恒點點頭,用過膳后又服下湯藥,緩了片刻,感覺精神倒是恢復不少。
待一切妥當正要去見母妃,就聽見外頭稟報:元太傅來了。
“恩師回京了?”
凌恒聞欣喜,吩咐快將人請到書房。
當元太傅身影出現在拱門下時,凌恒便要上前迎接,見太子身形虛晃還強撐著病體,太傅心一緊,快走過去將人攙扶住。
“天寒地凍,殿下身子不好怎能站在風口,折煞老臣了。”
凌恒卻不介意,“師者如父,恩師當得起,且數年不見我亦十分想念恩師。”
四十幾許的元太傅溫文儒雅,舉手投足間透著文人風骨,宛如院中的挺拔青松,看著太子的目光慈愛又心疼。
“本是來探望,若因此累及殿下身子老臣可要慚愧,殿下快些進屋。”
元太傅官居一品,是幾位皇子的恩師,十分得景隆帝和皇子敬重,三年前父親過世,他請旨回鄉丁憂,而今期滿還朝。
“昨晚剛到京就聽聞了殿下之事。”
太傅心境復雜,感慨又慶幸,“殿下到底是有福之人,相信經此一劫必能否極泰來。”
師生二人在書房相談,與此同時南緗也被德妃傳喚至正堂。
南緗到時就見德妃正襟危坐,身邊還陪著位年輕女子,那姑娘十六七歲年紀,瞧著裝扮像哪家閨秀。
不過南緗也顧不得留意這些,隨著劉媽媽向德妃行禮問安,暗暗猜測對方用意。
“聽說太子過世前是你在身邊伺候的。”德妃開門見山。
僅這兩句南緗便猜到了對方意思——這是對太子的死有了疑問,且還對自己生了疑心。
一夜未眠的德妃原本回房躺了下,可忽然一抹疑慮飄上心頭。
她滿腦子都是當日兒子去世時的情景,因知兒子病體行將就木,隨時可能過世,以至得知消息時雖心痛但并不意外。
又因茗山說太子定是知曉自己大限已到,才在臨死前最后一次恩惠下人,這一切讓她對兒子的死不曾多疑。
凌恒此番若真的過世了德妃興許不會回想這些,可如今死而復生,這不得不讓德妃對兒子的死產生懷疑。
疑心一旦有了哪里還能睡得著,立即又讓人將那日情形詳細敘說,一番梳理后德妃發現了些端倪。
于是將目光鎖定在最后見過兒子的南緗身上。
“太子曾命你準備竹筒飯,可待歸來時太子已過世,本宮且問你:你在離開寢殿后是誰人在房里伺候,你可有安排人?”
南緗輕咬著下唇,果然德妃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