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唯有他身上有這樣的功績。”
“那就是太子殿下。”
“處理朝政,需要的并不只是能力方面的問題,處理這東西的人還得要得到天下百姓的認可。”
“不然百姓不認可你,就算你能力再突出,那也是枉然。”
“然后太子殿下就十分符合這樣的要求。”
“因為人道門的事情,殿下已經被天下人所熟知。”
“這個時候有能力,也唯有他有這樣的資格代替陛下行監國之舉。”
“而我們之中的任何人都沒有這樣的資格。”
他將李世民心中的話給說了出來。
沒錯,李世民心里面原本想的也是李承乾。
李承乾的能力和態度,他比任何人都要了解。
自己要是離開,那乾兒的確是最適合的人選。
而此刻滿朝文武都有些沉默了下來。
換成任何人,他們說不定都要貶低兩句。
可是對于太子殿下,他們哪里有這樣的膽子?
誰都知道李世民為了太子,無論什么代價都能付出來。
若太子沒有受到李世民的寵愛,他又豈會做這種事情?
“太子殿下從來不參與朝政,要是代替陛下行監國之舉,會不會有些力不從心?”
這是一個老者走了出來。
他并不是不信任李世民,也不是不信任太子。
主要是太子現在的年紀還小,又從來沒有參與過朝政。
一來就監察天下,萬一出現問題該怎么辦?
那時候責任誰又能擔當的起?
眼見眾人還要口說風云,李世民直接抬起了手。
“行了,這件事朕已經有了決定。”
“百姓不能不管,而太子的能力想必你們也清楚。”
“能得到天下百姓的認可,光是這一點,就已經超越了,不知道多少人。”
“既如此,那就在五日后,朕便親自去一趟岐州。”
“而在此期間,太子便替朕來進行監國。”
“諸位可還有什么異議?”
李世民的聲音響徹在所有人的耳邊。
他們一個個都有些無奈。
你都已經這么決定了,我們還能有什么意見?
“既然無人有意見的話,那就退朝吧。”
李世民站了起來。
而身旁的太監則是在此刻高喊:“退…朝!”
文武百官都離開了早朝,一些人則是將不善的目光看向了一開始提出岐州問題的人。
這家伙說的倒是好聽。
看起來是為百姓著想。
可偏偏陛下要離開長安。
反而是讓一個從來沒有參與過朝政的太子進行監國。
這就未免有點太離譜了。
太子的功績他們不是不認,光是提升糧食產量這一點就足以名留青史。
可功績歸功績,能力歸能力。
讓一個從來沒有經驗的人直接進行監國的話,那未免也有點太夸張了。
可他們也沒有任何的能力去改變李世民的想法。
一些人甚至覺得天下即將會再次出現大的變動。
陛下如此做,難不成是要盡快放權給太子嗎?
他們不得不有這樣的憂慮。
現在誰都不了解太子,太子處理問題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態度?
他要是上臺的話,會不會培養出自己的一些親信?
這對于他們來說都是擔憂。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