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作為記者,鄭青云一直在研究,為什么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會落后南方那么多。
自媒體時代,某些所謂的營銷號,動不動就表示,東北的落后是因為早期把資源和科技等一系列生產力都輸送出去了。
鄭青云開始也是這樣認為的,但經過一系列調查之后,他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東北地區經濟衰落的原因,其實很復雜。
產業結構單一,過度依賴重工業是首要原因。
長期以來,東北以鋼鐵、煤炭、機械制造等重工業為主導,在計劃經濟時期,重工業為東北帶來了繁榮,但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需求,這種產業結構弊端盡顯。
重工業對資源和環境依賴大,當資源枯竭、環保要求提高,產業發展受阻,而新興產業如數字經濟、高端制造和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后,難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再就是體制機制的問題。
東北地區國有企業占比較大,部分國企存在管理效率低下、創新動力不足的問題。
市場機制不夠靈活,民營經濟發展受限,導致市場活力難以充分釋放。
企業在決策過程中,受行政干預較多,對市場變化反應遲緩,影響了企業競爭力。
而且,在政策執行上,一些地方政府服務意識不足,營商環境缺乏吸引力,不利于企業的成長和外來投資的引入。
當南方地區的外來投資者被奉為上帝的時候,東北地區的投資者成了諸多官老爺眼中的香餑餑。
鄭青云前世曾經在富民縣考察過,為什么縣里的那么多國企全都衰落了。
可讓他意外的是,得到的答案,讓人目瞪口呆。
不管是鋼廠還是化工廠,又或者是重機廠,從上到下的,從領導到工人,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樣的,少干活、多撈錢。
這種情況下,企業怎么可能發展的好?
………………
當然。
這種話,鄭青云也只能在心里面吐槽而已。
在胡軍的面前,他自然不能多說什么。
招待費這種事情,如今是各個地方的風氣,就跟駐京辦是一個道理。
等到再過幾年,上面明令禁止之后,這股不正之風才會漸漸消失的。
跟胡軍等人告別之后,鄭青云沒有回庫勒鄉,而是來到了縣委家屬院。
“你怎么來了?”
剛剛回到家的馬援朝看到鄭青云登門,還有點意外。
“過來看看您。”
鄭青云笑著說道:“中午我請胡哥他們吃的飯,把情況跟他們透露了一下,讓大家下午去找林書記匯報工作。”
“不錯。”
馬援朝聞一愣神,隨即微微點頭。
正常情況下,新官上任之后,肯定要有人匯報工作拜碼頭,這才是正確的。
但林振東初來乍到,在富民縣沒有什么根基,不出意外的話,除非是那種想要稍冷灶的人,否則根本不可能有干部去找他匯報工作。
鄭青云的這個做法,倒是能讓胡軍等人在林振東面前得到不少印象分。
“你這個小家伙,腦子是真的快。”
馬援朝看著鄭青云,由衷的說道。
隨后。
他想了想,對鄭青云道:“不過,你要記住一件事,林振東和我不一樣,他要的是政績,你明白么?”
“明白。”
鄭青云微微點頭。
他自然理解馬援朝的意思。
馬援朝和林振東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兩個人一個年富力強,一個已經是垂垂老矣。
對于馬援朝來說,他更希望富民縣在穩定當中求發展,畢竟他眼看著到了退休的年紀,仕途基本上已經走到頭了。
但林振東不一樣,本身就是個太子黨,人家下來富民縣是為了鍍金的。
而且,林振東才三十出頭,正是在官場上鋒芒畢露的時候。
這種情況下,他對于政績和官聲的渴望,要遠遠超出馬援朝。
想要在這樣的領導手下做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鄭青云也明白這一點,所以笑著對馬援朝說道:“您放心吧,我已經考慮好了,庫勒鄉的民俗村和玉米深加工廠,就是給這位林書記準備的,我就不相信他不心動。”
“哈哈哈哈!”
馬援朝頓時哈哈大笑了起來。
他最欣賞鄭青云的地方就在這里。
從始至終,這個年輕人的底線都很靈活,不是那種認死理一成不變的人。
在官場混了這么多年,馬援朝很清楚一個道理,那就是不管任何時候,一個死板的人在官場上是走不遠的。
“老書記。”
鄭青云看著馬援朝,低聲說道:“謝謝您這么長時間的照顧。”
他這是發自肺腑的感謝,如果沒有馬援朝,自己的仕途可能沒有現在這么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