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接連拋出,沉默震耳欲聾。
安無恙還以為自已能回去呢,沒想到啊沒想到啊。
他居然要讓儲君了.......
而且他還不知道。
陸鼎見他這副表情,當即放下筷子問道:“你不想讓嗎?”
“如果你不想的話,不勉強,到時侯我們一起回大漢。”
都是朋友,又不是什么酒肉兄弟,如果安無恙真的不想在大景當這個儲君,那陸鼎一定不會勉強他。
話到這種時侯了,按照安無恙本來的想法,他是應該拒絕的。
可拒絕的話,到了嘴邊,又被他生生的給咽了下去。
儲君和陸鼎代表大漢出使,以及目前大景和大漢的局勢一結合。
他當即想明白了其中的一些關鍵。
首先是陸鼎的位置,如果自已不讓儲君的話......
安無恙開口問著:“所以你這次過來,是帶著任務過來的,并不是簡單的出使這么簡單,而這個任務是跟我的儲君有關?”
陸鼎沒有否認,有些話,用不著說謊。
但他也沒有承認,因為他不想安無恙的決策會被自已的因素影響。
所以說道:“這個不礙事,你想讓就讓,不想讓就不讓。”
以陸鼎在大漢的地位,他完全有資格說這句話,而且大漢派他過來也不是強制任務。
大漢的管理,還是很人性化的。
既然選擇了要走他跟安無恙的私人關系,那這種事情就不會強制性的必須要一種什么結果。
而是隨意發揮,安無恙讓儲君最好,不讓也可以。
安無恙聽懂了,跟他有關。
繼續追問:“我如果不讓,大景的處境,是不是........”
不管怎么說,安無恙始終都是大景的皇子,雖然是第三圈的前朝大景,這里是第二圈,但第二圈的皇帝,認他這個身份,還對他不錯。
那他自然而然也會往這個身份上靠。
這是幼年時屬于皇家教育的歸屬感。
如果大景沒事,安無恙跑路,那還可以理解,現在大景可能要有事兒了,景皇對他確實不差。
各種資源也沒缺過他的.....
而且,安無恙還想到了一點,雖然當王爺不自由,但要是當了儲君,.......還是以陸鼎過來親自站隊的姿態當了儲君。
那.......
他不就可以借全國之力,供養自已修煉了?
儲君咋了?
皇帝咋了?
都是人,人有私心不是很正常?
誰不愛點兒不勞而獲?
要是靠他自已努力,不知道什么時侯才能追上陸鼎,可要是接受整個大景的供養......
雖然追上陸鼎依舊是有些癡人說夢,但在前進路上的腳步,一定會比他自已跑去749闖蕩來的更快。
多方因素在安無恙腦海中匯合之下。
他開口說道:“我讓!”
曾經一起輝煌,他不想跟陸鼎的實力差距拉的太開,他也不想讓大景直面來自于大漢的危險,更不想辜負了景皇,畢竟得人恩果千年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