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子良雙眼微瞇,悄然打量著站在下首的人。
一行人態度恭敬,雖低著頭向韓子良-->>見禮,但聲音中難掩激動,尤其為首這個于三,倒是還有幾分崇敬。
不過這些都是可以裝出來的,為保險起見,韓子良長槍瞬間落下,直指于三,冷聲喝問:
“剛剛逃跑的人呢?”
于三感受到冰冷的長槍,略帶疑惑的抬起頭。
“不知將軍說的是誰?”
“難不成還有別的人來接將軍?”
隨后他又喃喃自語道:“沒道理啊,公主只派了我們一行前來迎接。”
“還請將軍明示。”于三俯首,態度誠懇,又從懷中取出一顆明珠呈上。
“對了,這是公主交給我們的,說是陛下所贈,遇到援軍出示便可。”
只一眼,韓子良便放下了兩分戒備,收了長槍。
公主與陛下之間的物件,想來非公主身邊人不能知曉,眼前這些人的身份,應當是真的。
不過防人之心不可無,還是要時刻警惕。
“走吧,帶我們去見公主。”
于三松了口氣,旋即上馬為眾人引路。
……
皇宮,議事殿。
“陛下,這是初冬詩會獲得魁首的白蒼溪所作詩詞,老臣特呈與陛下看看。”
謝興將一疊詩詞呈交給陳銘,撫著胡子,又頗為欣慰的說道:
“詩會好些年未曾舉辦,老臣竟不知我大夏還藏有這等奇才。”
“說來此人正是詩會上第一個開口之人,那日為了抓捕賊人,老臣倒是沒太注意,不過不下離去之后,又進行了約莫十輪比試。”
“此人所作,皆為上乘。江山代有才人出,我大夏后繼有望了。”
陳銘看著手中的詩詞,頓覺眼前一亮。
觀白蒼溪所作,詞作既有蒼茫壯麗之感,亦有綽約婉轉之感,兩種復雜的情緒盡在此人詩作中體現。
頗有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觀感。
陳銘眼角眉梢不禁涌上喜意,微微頷首作嘉許。
“白蒼溪!”
“不錯不錯,我大夏難得的詩詞大家,怪不得能得丞相如此夸贊,果真腹有詩才,是個好苗子,堪為我大夏詩壇領袖。”
謝興卻是搖頭笑道:“難得此人能得陛下之青眼。”
“此間所書確為一大佳作,不過若說詩壇領袖,卻還是差了點,畢竟有陛下珠玉在前,不說班門弄斧,卻還是差了那么一絲意蘊。”
陳銘頓時失笑,放下詩作道:“既如此,難得他滿腔詩才,就著他進國子監,也好將這一身才氣傳給后繼之人。”
“陛下之有理,老臣立刻傳令。”
謝興俯首行禮,昂揚精神揚長而去。
桌案上的奏折越來越少,窗外的天色也越來越黑,不知不覺間已是到了月上柳梢頭的時候。
陳銘拿出繡有蓮花的帕子,望著月色出了神。
這時殿門應聲而開,一道紫色倩影入了殿內。
“陛下。”
陳銘轉頭看去,楚青蓮步履款款,搖曳身姿而來。
“更深露重,陛下這是為何事而憂愁呢?”
說話間,她已上前,嫩指撫在陳銘額頭。
陳銘嘆了口氣,將她的手放下,隨后向案桌走去,將手中帕子置于案上。
楚青蓮兩步走近,面上露出狐疑之色,拿起帕子道:“這帕子好生熟悉,我好像見過這蓮花。”.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