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version='1.0'encoding='utf-8'standalone='no'>\rw3cdtdxhtml>\r\r\r\r
<title>第112章高城深池(下)</title>\r\r\r\r<h3id="heading_id_2">第112章高城深池(下)</h3>
伍裘衫是神槍門掌門,槍上造詣絕對是一絕,名號雖不如雙龍趙子敬、斬龍劍方敬酒與巨神杜吟松響亮,也是頗得倚重的高手,要不也不會出現在漢中要地。
他挺槍方從馬上挑下一名青城弟子,一道寒光斜刺里襲來,伍裘衫格架開來,見馬上一名青年穿著件薄鐵甲,使柄紅纓銀槍,估摸著比自已小著二十歲,逼近身來。兩人馬上交鋒,這人功力雖不如自已深厚,但長槍矯若游龍,扎、拿、刺、纏、圈,精妙無比,伍裘衫浸淫此道四十年,見他出招仍是心驚。
幾招過后,那人見不能取勝,策馬便走,伍裘衫忌憚他槍法精妙,怕對手使回馬槍,趴低身子追上,那人見計謀失敗,勒轉馬來就去搠伍裘衫馬匹,伍裘衫哪能讓他得手,挺槍架住。兩槍糾纏打圈,力與力斗,伍裘衫力勝一籌,將那人長槍撥開,隨即長槍兜腰打圈,右腰入,左腰下穿出,刺向那人胸口,這一著“花下舞槍影”一氣呵成,精妙無比。那人仰躺上身,忽地向側邊一翻,伍裘衫以為他落馬,一道寒光忽地從地面飛起。
原來那人竟翻過馬身,繞過馬腹,長槍從馬腹下戳來,這等詭譎槍法當真見所未見,伍裘衫知道格架不及,索性縱身躍上對方馬背。那人著地滾開,在地上翻翻滾滾摔了幾圈,伍裘衫策馬上前,馬匹卻不聽使喚,人立起來,伍裘衫慌忙下馬。
先機已失,那人已挺槍刺來,伍裘衫后躍避開,左手握槍把,右手在槍尾上一拍,使招“鳳點頭”,長槍猛地竄出,槍尖卻是飄忽,罩住對手上半身。那人絞槍架開,還了招“百花齊開”,兩柄銀槍頓時滾成一團。
二十余招后,伍裘衫焦躁不已,自已綽號銀槍,成名二十年,竟然在槍尖上收拾不下一個青年人。他連點對手下盤,銀槍沿地掃過,一回身,槍尖朝天,沉馬扭腰,力從地起,向后刺出。這招“盤龍回首”是神槍門改良自回馬槍的變勢,集全身之力于一點,出招電光石火,威力萬鈞,但凡對手試圖以纏、拿、扎、崩破解,勢必被穿個透心涼,若是想閃,那也得看你閃不閃得過。
那人猛地槍尖朝上,也是一槍刺來,是同歸于盡的打法,要逼自已撤招。伍裘衫心下大喜,他不僅出招快了一瞬,且這槍是以自已四十年功力刺出,快如電閃,等對方長槍至胸前,自已早將他穿心。
不料槍到半途,忽地右手腕一涼,原來對手竟不是對著自已胸口,而是刺向手腕。手腕較之胸口近了兩尺,就這毫厘之差,自已長槍雖戳中對手胸口,卻慢了絲毫,力未灌足,那人悶哼一聲摔倒在地,胸口鐵甲洞穿,鮮血直冒,隨即彈身再起,長槍頓地,挺槍殺來,顯然傷勢不重。
伍裘衫卻是手腕重傷,血流不止,劇痛難當,見對方挺槍殺來,欲要御敵,手腕乏力,只得勉力抵擋。此時強弱已明,伍裘衫節節敗退,周圍弟子連忙來救,伍裘衫這才得以喘息,抬眼望去,只見青城弟子勢如破竹,不住殺來,華山弟子節節敗退,不住后撤,伍裘衫大聲呼喊,下令眾弟子上前抵御。
忽見三名姑娘率著青城弟子沖鋒,奮勇當先,他隱約認得其中一人正是去年在天水城外要綁三公子的姑娘。只見她箭無虛發,長劍過處宛如摧枯拉朽,將華山弟子沖散開來,伍裘衫對這姑娘武功印象深刻,不敢交鋒,派弟子上前阻擋,卻哪里攔得住?
這場大戰從申時直戰到黃昏,伍裘衫阻擋住青城幾次沖擊,噩耗卻不斷傳來,先是神槍門刑堂堂主張紀死于亂軍之中,又聽說徐揚名堂主被擊潰敗逃,馬堂主被名姑娘所殺。
手下為伍裘衫尋來馬匹,他上馬四顧,只見華山弟子潰敗逃逸,再不退只怕要全軍覆沒,只得鳴金收兵,往漢中城逃去。
雙方兵力相差并不懸殊,華山人數上還占著些優勢,但決定勝負的并不在于這一點優勢。太平的九十年,九大家雖然從未放棄訓練弟子,但畢竟少有戰事,這群華山弟子雖經歷過瀛湖水戰,但當時青城棄戰而走,他們只是沿河追殺,占盡優勢,漢中之戰是他們第一次面對大規模戰斗,不免膽戰心驚。
而青城弟子曾經輕取金州,也曾在瀛湖上敗逃,躲在山中十數日,偷偷摸摸饑寒交迫,他們經歷過絕境,也在絕境后擊破嚴離章營寨,士氣高昂,更是清楚知道這場大戰不能取勝會有怎樣的后果。
走過這一路而存活的三千青城弟子,是這場戰斗的成敗關鍵。
※
嚴旭亭望見華山潰敗,頭暈眼花。他尚面臨一個難題,要不要開城門救回伍裘衫與其麾下弟子?
敗逃的幾乎是漢中城里所有兵力,不開城門,這群弟子勢必往各處潰逃,城內剩下五百人,就算堅守不出,也很難支持到長安派來援軍。但若打開城門,又怕青城弟子跟著涌入,漢中說不得立刻就要失陷。
不開必陷,開,可能今日就是城破之日。
他明白自已已經失敗了,唯今需要考慮的只有怎樣才不會敗得更慘。
“開南門!”嚴旭亭下令,“把所有糧倉都燒了!”
※
計韶光眼見城門打開,伍裘衫等騎兵逃往城內,其他華山弟子也在尋馬逃逸,又聽謝孤白擊鼓傳令攻城,于亂軍中尋得一馬奔向南門,路上極目張望,果然見到沈未辰領著一群弟子正在掩殺敗軍,于是策馬上前,沿途遇到敗兵,判官筆自馬上砸下便是腦漿迸裂。
沈未辰見師父趕來,疑問道:“師父?”
計韶光道:“我先進城,大小姐殿后!”說完也不管沈未辰,徑自策馬向前。他知入城第一波最是兇險,怕沈未辰冒險,這才讓她殿后。
沈未辰雖是掌門親妹,衛樞總指,但戰場上計韶光才是大將,只得聽命。計韶光跟上前軍,剛入甕城,箭樓上箭矢如雨,他揮動判官筆將飛箭一一擊落,率數十弟子闖入內城。
伍裘衫回到城中,高聲喊道:“退無可退,守住城門,接應弟兄!”華山弟子守住城門,計韶光沖殺出來,恰遇到伍裘衫,兩人本是親家,此時無話可說,計韶光判官筆往伍裘衫身上砸來,伍裘衫舉槍迎戰。兩人相熟,知根知底,伍裘衫武功本就遜于計韶光,如今右臂受傷,更難抵御。幾招過后,計韶光右手架開銀槍,左手判官筆砸中伍裘衫,伍裘衫肋骨斷折,噴出一口血從馬上摔下。
計韶光躍下馬來就要殺伍裘衫,伍裘衫喊道:“大舅子,我待閔妹不薄!”
計韶光動起故舊之情,不想妹妹守寡,高聲喝道:“快滾!”一腳將他踢開,率眾搶奪城門。
嚴旭亭見城外聚滿青城弟子,這才下令關閉城門,親自率人下去沖殺,又指揮敗兵守住城門。計韶光沖突不入,率領弟子幾乎死盡,自已也負傷,眼看大門若是掩上,不死也要受俘。
正當此時,又有數十騎闖進城門,魏襲侯長槍刺穿一名弟子,領兵左右沖殺,不讓城門關閉。嚴旭亭見涌入的青城弟子越來越多,城門即將失守,弟子扶著重傷的伍裘衫來到,伍裘衫只道:“公子……快逃……快逃……”
嚴旭亭點點頭:“我知道。”
忽地城中火起,伍裘衫見火光明亮,轉頭望去,吃驚道:“公子燒糧倉了?”
嚴旭亭點頭,隨即下令:“開北門!”他幾乎是咬牙切齒說出這句,“棄城!”
戰敗的華山弟子在嚴旭亭指示下,或自南門入自北門出,或各自逃生,或棄械投降,嚴旭亭放出戰馬在巷道中胡亂奔走,盡力拖延,直至深夜才率敗軍逃出漢中。
魏襲侯下令救火,收攏兵馬,火勢直到子時才撲滅,漢中囤糧被燒去七八。
青城弟子歡聲雷動,呼喊聲在漢中上空久久不絕。計韶光環顧四周,恍若夢中,之前以為取下漢中是異想天開,如今竟然成真,也不知是年紀老邁還是傷口失血過多,竟也一陣暈眩。
顧青裳臉上掩不住雀躍,夏厲君仍是面無表情。
計韶光去見自已妹妹與侄子,告知妹夫未死,這才知道侄子也在戰場上,現今生死不明,看著垂淚的妹妹,也不知該如何安慰。
朱門殤總算能好好喘口氣,他覺得這兩個月來或許只有今晚能睡得安穩,特地去找魏襲侯,見他胸口受傷,便問了起來。
魏襲侯道:“伍裘衫不愧是神槍門掌門,有一手。”
朱門殤替他診視,道:“傷得不重,就斷了兩根肋骨,不妨礙。”
魏襲侯問:“妨礙什么?”
朱門殤問:“喝酒。”
魏襲侯聳聳肩:“不妨礙。”
謝孤白貼榜安民,清點傷兵,收攏馬匹,得到弓箭皮甲等器械不計其數。李景風率眾誘敵,沈未辰很是擔憂,謝孤白道:“嚴九齡抓著青城弟子,問出漢中遭襲,必不敢深追,且等明日再說。”
“到底有沒有人記著我?”苗子義在街道上邊閑晃邊想著。他只擅水路,軍議參與不了,又身有殘疾,沖鋒陷陣使不上力,平日里就跟著隊伍走,待在營帳不干事。這回跟著隊伍進漢中后就沒人搭理他,他也不知道要去哪,想找朱門殤喝酒,弟子們卻說朱門殤早跟魏襲侯走了。
“我他娘的就是個沒人記得的苗子義。”他心想。
※
嚴九齡與姜浩所率騎兵第二日中午趕回,入眼只見戰場狼藉,觸目驚心。一名華山弟子站在城墻上大喊:“嚴總督回來啦!快進城,公子有事與您商量!”
嚴九齡起疑,喊道:“發生什么事了?先請伍掌門出來見面!”
城上弟子道:“昨日青城來犯,伍掌門殺敵受傷,還在養傷!”
嚴九齡對姜浩低聲道:“有些古怪,派人進城探個底細。”
姜浩派二十騎兵入城,方進甕城便被活捉。嚴九齡見城中涌出大量騎兵,知道漢中失陷,慌忙率軍繞城而走,被追殺一陣,領著敗兵向北逃去。
稍晚,謝孤白在神槍門召開軍議,剛入大廳便見顧青裳早已等著,正看著行軍圖沉思。謝孤白直走至她對面,顧青裳才察覺,笑道:“謝先生來得正好。”
謝孤白道:“顧姑娘來得好早。”
顧青裳道:“往常都是你最早來,所以今日我特意早些。”
謝孤白笑道:“這是要與謝某較量的意思?”
顧青裳道:“我有許多疑問,之前找不著時機,謝先生……”她指著地圖問道,“嚴旭亭這場仗有哪兒打錯了嗎?”
謝孤白望著她,問道:“顧姑娘想學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