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在呂氏春秋《貴公》篇中寫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強調公天下,君主要以百姓利益為重。
這在皇帝眼中,便是觸犯了皇帝利益。
而且始皇帝時期,六國遺民動亂,談什么公天下?是想讓六國遺民借著這個話頭造大秦的反嗎?
此乃不利于大統一的論,怎可容許流通?
呂不韋被貶之后,更是讓門客到處編排,說嬴政其實乃是呂政……
扶蘇沒想到,呂不韋的論竟然影響到了趙凌。
“陛下,你此不妥!”扶蘇震驚之余,搖頭道,“天下誰人說此話都可,唯獨陛下你說此話不行!”
趙凌不免陷入了沉默。
在他看來,扶蘇已經算是仁義的君子,可哪怕是扶蘇都不能接受公天下的論,更別說其他人了。
趙凌深吸了一口氣,說道:“長安候熟讀儒家典籍,應讀過《禮記·禮運》篇吧。”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天下大同”這一理念并非由呂不韋提出,它的思想淵源更為久遠,乃儒家弟子提出。
至于真實出處,便說不清了,更多人認為是儒家弟子假托孔子之口,描繪了一個理想社會的藍圖,并不真是孔子所說。
扶蘇同樣是一陣沉默,用一種奇怪的眼神打量著趙凌:“陛下也崇尚儒家?”
趙凌搖頭道:“并非崇尚儒家,只是此有理,唯有天下黔首都過上好日子,皇室宗親和權貴不再趴在他們頭上吸血,才能避免戰爭,長治久安,此乃長安!”
罷!
兩人對視良久,扶蘇的喉結滾動,咽了口唾沫,問道:“陛下是認真的?”
趙凌無比真誠地點了點頭。
扶蘇臉上露出一抹笑來:“臣雖然不明白其中深意,也不知今后會怎樣,但臣相信陛下的抉擇!”
“陛下只需說,臣要做些什么即可!”
“朕要長安候在朝堂之上提出,宗親誕下子嗣之后,不再獲得田地,每一代的歲俸少九成,若要錢財良田,需得自己建功立業。”趙凌打起預防針,“此等論說出,必定得罪許多人!”
“皇室宗親如此,其他爵位雖世襲,自當也應如此……”
“若朕提出,恐許多人認為朕有意打壓宗親和權貴,唯有長安候作為表率提出,才是最好的。”
趙凌身為皇帝,他主動提出這種事,肯定會引來無數人的不滿,但扶蘇不一樣!
趙凌要借一下扶蘇的威望和仁義!
扶蘇主動提出,其他宗親能說什么?
畢竟扶蘇是大哥!
相當于趙凌讓扶蘇替他擋槍了。
若扶蘇不答應,他強硬地執行,或者再找個人也行,只是效果肯定沒這么好。
扶蘇沒有任何猶豫,對趙凌行了一個稽首禮:“臣謹遵陛下旨意!”
趙凌握住扶蘇的手,心中感概萬千。
剛才誰說帝王家無親情了?
扶蘇肯定知道他這般做了之后會成為眾矢之的,但他依舊扛下了。
依舊像以前哥哥保護弟弟一樣。
不理解,但是依舊照做!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