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仁殿中的議事一直持續到下午酉時方才散去,具體過程旁人不得曉,只是隱約聽說皇帝發了脾氣,就差掀桌子罵娘了。
不過議事過后的第二天,圣旨就下來了:朝廷重開五軍都督府,各都督府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僉事等主官名單將由兵部上報司禮監,由皇帝閱示后予以批準,并盡快行文天下,咸使與聞。
但與國初五軍都督府有所不同的是,都督府各堂上官雖也列班朝堂,但除卻軍國大事外,對朝廷其他政策的制訂均無建之權,這就代表著明確的文武劃分。
五軍都督府統掌天下兵馬,制訂大明所有涉及軍事行動的具體方略以及投入的兵員人數,但它只有統兵,卻沒有調兵權,調兵權在兵部,兩個衙門形成互相鉗制的態勢,以防任意一方權力過大危害到大明國家安全。
過了幾天,又有一道圣旨自宮內發出,這回是一系列有關人事任免的圣旨。
晉首輔、東閣大學士溫體仁為文華殿大學士,正一品,仍舊擔任內閣首輔一職。
晉薊遼督師、東閣大學士孫傳庭為武英殿大學士,正一品、內閣次輔,免去去薊遼督師一職。
晉宣大總督盧象升為武英殿大學士,正一品。內閣輔臣,免去去宣大總督一職。
晉東閣大學士陳奇瑜為武英殿大學士,正一品,內閣輔臣。
晉東閣大學士李邦華為文淵閣大學士,正一品,內閣輔臣,免去其督察院左都御史一職,其職位由右都御史施邦曜接任。
晉東閣大學士侯恂為文淵閣大學士,正一品,內閣輔臣。
晉東閣大學士范景文為文淵閣大學士,正一品,內閣輔臣。
同意原內閣輔臣、東閣大學士王應熊、張至發致仕請求,特賜兩人玉如意各一對并賜銀兩千兩,并分別派遣一隊錦衣衛護送其回返原籍。
大明的三殿二閣大學士制度雖然設立已久,但大多數閣臣只做到了兩閣大學士的位子,至于三殿大學士品級,已久是多少年未見了,沒想到皇帝這次一下子給出了四個,堪稱有明以來最大的一次賞擢了,此舉讓文官們震動不已:老朱家終于出了個大方的皇帝。
圣旨明發之后,兵部武選司即刻全員出動,在兵部右侍郎劉元慶的率領下,攜帶圣旨出關前往沈陽,在傳達旨意之后,立刻開始深入各軍,復核各部上報的功績,然后盡快上報朝廷。
就在這一切事務有條不紊的進行中時,在京城驛館里等了幾天的范布隆霍斯特等人終于見到了大明朝廷的高級官員。
兩國特使是在報捷的隊伍進京后的第二天抵達京城的,在入駐鴻臚寺專門接待外賓的驛館后,兩國特使好好休整兩天后,提出了覲見明國皇帝的請求。
在鴻臚寺將事情奏報宮里之后,朱由檢特意將陳奇瑜招進宮里面談一番,然后將與兩國特使談判之事全權授權給了他。
“尊敬的陳副相,此為我國政府委托鄙人向明國政府遞交的國書,希望兩國政府能坐到一起,就兩國共同關心的事物進行認真嚴肅的談判,并在最后達成妥協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