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岳托準備派遣快馬前往寧遠城外的清軍營地,告知阿巴泰調遣三千蒙古八旗前來圍攻秦軍的時候,寧遠城北門厚重的城門緩緩開啟,兩千身著各色鎧甲的騎兵以兩騎為一排馳出城門洞,隨后打馬直奔向前。
緊接著,先是一千名身著紅色綿甲的刀盾手列隊魚貫而出,然后分成兩隊,在旗幟的引導下向兩里之外的壕溝處行進,在抵達后向兩側展開隊形,隨后四千名火銃手緊隨而出,在刀盾手中間組成了四個方陣。
之后四千名長槍手出城,在銃手后面三十步列成同樣的陣型。
清軍所謂的挖壕圍城,并不是將壕溝挖成連接起來的形式,而是在中間留下了四條寬約十步左右的通道,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誘使明軍出城與他們野戰。
在寧遠城門打開的時候,通道百余步外游蕩的幾股清軍游騎中便有人打馬向五里之外的大營飛奔而去。
數百騎的清軍當中,或有人打馬近前觀察明軍動靜,或是數人毫不在意地圍坐歇息說笑,或是幾騎在追逐打鬧,并未將一隊隊正在出城的明軍放在眼中。
隨著大隊的明軍陸續出城列陣,清軍大營響起了嘹亮的號角聲,沒過多久,遠處悶雷般的聲響中,大股的塵煙升騰而起,六千蒙八旗騎兵挾著仿佛能吞沒一切的氣勢縱馬而來。
六千蒙古騎兵如洪水般涌來,在距壕溝三里處分流為兩個大隊,遮護住了兩翼,只留下了正面大片的開闊地。
沒過多久,隨著漫天招展的旌旗,身穿一身黑色鎖甲的繞余貝勒阿巴泰,在百余名巴牙喇的護衛下子大營中縱馬而出,除了三個牛錄的清軍留守大營看護輜重以外,十二個滿編牛錄、共計三千六百人的鑲藍旗清軍列陣出營,向著出城的明軍而來。
就在清軍大隊步卒出營時,明軍幾個方陣列陣完畢,隨后兩千名民壯涌出城外,在各自營頭的帶領下,手持鐵锨鋤頭籮筐麻包等各種器具來到壕溝邊開始動手挖土。
清軍百余哨騎見狀飛奔過來查探,明軍四個方陣前排銃手在千總的大聲號令下舉銃指向前方,清軍哨騎面對著一長溜黑黝黝的銃口,心頭不禁也是一陣發麻,在沒搞清楚民壯為何掘土的情況下,也只得撥馬避到百余步外。
沒用一刻鐘的時間,就在清軍馬隊的注視下,二十余座半人高、長寬各丈余、后面有長長斜坡的寬大平臺便在壕溝邊上筑成,輜重營的民壯隨即紛紛撤回了后面。
緊接著二十輛牛車拖拽著按著兩個輪子的炮架緩緩駛出城門洞,炮架上是二十門五百斤重的佛朗機炮,民壯們筑成的平臺就是為這些殺傷利器準備的炮臺。
當三千余清軍抵達中間的戰場時,明軍的二十門佛郎機炮也基本上架設完畢。
“督帥,戰陣都已備好,還請督帥下令!”
寧遠城北門城頭上,一身鎖甲的秦軍總兵周遇吉抱拳拱手向孫傳庭大聲稟報道。
“好!本官就在城頭觀周將軍如何破敵!去吧!”
一身大紅官服的孫傳庭負手挺立,一雙炯炯有神的雙目遠眺著清軍的陣型沉聲下令道。
“卑職定不負督帥之望!誓將建奴敗于寧遠!”
周遇吉再次抱拳施禮大聲回稟,隨即轉身帶著親兵下的城來,跨上坐騎由城門洞疾馳而去,身后數十名親兵催馬緊隨其后。
周遇吉在策馬奔至一座最高的平臺跟前勒住坐騎,翻身下馬后沿著斜坡上了平臺,幾名負責傳令的親兵也跟著上來。
上了平臺之后,在城頭早就將清軍陣型觀察好的周遇吉隨口吩咐一句,身邊的一名親兵將一面黃色三角旗高舉左右搖動,身后輜重營的幾百名民壯抬著拒馬跑向兩側的通道,快速越過壕溝后向側翼飛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