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驪京師。
一名高冠老人,與一位相貌威嚴的龍袍男子,沿著一條白玉臺階,漸次登高。
國師崔瀺,大驪皇帝。
當兩人踏上最后一級臺階,一步跨入高臺后,身形隨即消失不見。
原本空蕩蕩的高臺,突兀出現了一座高達十幾丈的高樓。
十幾丈,其實不算很高,但是因為地勢很高,所以這座高樓,是整個大驪京師的最高處。
不是京城隨處可見的木制建筑,這棟高樓,通l雪白,是由無數白玉堆砌而成,外表光華流轉,許是布置了不少陣法。
底樓懸掛之匾額,上書三個金色大字。
白玉京。
當然不是青冥天下的那座正統。
而是仿造。
是國師大人,親自構筑圖紙,聯手墨家巨子,耗費無數人力財力物力,外加接近半個甲子的時間,方才打造而成。
氣勢恢宏。
大門自行打開。
大驪皇帝率先走入其中,迎面而來的,是一把懸浮在中央地界的雪白大劍,周身電光繚繞,可怖至極。
男子無視那些凌厲劍氣,大踏步前行,走過之處,那些令人頭皮發麻的璀璨電光,紛紛退避三舍。
二樓景象差不太多。
通樣有一把飛劍懸停,溫養其中,只是模樣纖細,劍尖吞吐的劍氣,呈現一片幽綠之色。
相較于一樓那把大劍,這柄小劍,更為溫順許多,如溪澗之水,緩緩流淌。
兩人繼續登高。
三樓飛劍,名為“砥柱”,劍如其名,十分寬大,好似一根梁柱,重劍無鋒。
四樓供奉著一把符箓飛劍,劍身篆文極多,五樓所藏飛劍,劍柄刻有“鎮嶽”兩字。
六樓“桃枝”,七樓“山海”……
總計十三樓,每一樓,皆供奉有一把殺力極大的飛劍,溫養多年。
大驪皇帝與國師大人,兩人肩并肩,站在一處窗口位置,視線落在南邊。
男子輕聲問道:“崔國師,你當真有把握,能把這座已經被人斬過一次的白玉京,打造出第十四樓?”
高冠老人微笑道:“無論今天出不出劍,殺不殺賊,這件事,都是遲早之事,一定能讓成之事。”
大驪皇帝松下口氣,看向遠方,不無自嘲道:“那就好,不枉我宋和,被寶瓶洲那么多君主皇帝,私底下,說成是一位勤儉持家的婦人。”
老人搖頭失笑,“這么多年,勤勤懇懇,大驪宋氏經營驪珠洞天的大半收成,如今全都砸在這座白玉京里……
倘若這還算小氣,這片人間,怕是再也找不出一個大方的君主了。”
龍袍男子想了想,又問了一遍曾經問過許多次的問題。
“崔國師,是否真的如你所說,整個東寶瓶洲,皆在此樓飛劍所涵蓋的范圍內?”
“視線所及之處,不可及之處,只要是在一洲轄境,無論藏于何地,都能讓到一瞬殺敵于千萬里之外?”
崔瀺點點頭,豪氣干云道:“一座東寶瓶洲而已,此事絕無意外。”
這座仿造白玉京,一樓即是一境。
總計十三樓,那么只要不是傳說中的失傳二境,在寶瓶洲版圖之內,任你是飛升境大修士,一樣可殺!
只是殺力大是大,但每一次的祭劍殺敵,對方境界低還好,要是上五境修士,能殺是能殺,但其中損耗,也是極大的。
上一次大驪動用白玉京,是為了劍斬一位名叫“阿良”的江湖劍客。
那個時侯,此樓只修建到第十二層,只能囊括半洲之地,也只能斬殺仙人境修士。
結果就踢到了鐵板上。
那個阿良,居然是一名貨真價實的十三境巔峰劍修。
那一戰,完全就是一邊倒,阿良手上無劍,只以腰間一把竹刀對敵,身化飛劍,橫沖直撞,一人問罪整個大驪。
可想而知,大驪宋氏,在這座白玉京被人劍斬過后,耗費了多少神仙錢,方才重新修繕。
幾乎掏空了一國家底。
以至于想到此處,大驪皇帝都不免很是肉疼,與身旁老人問道:“崔國師,根據諜報所說,老龍城的那個年輕人,只是金丹境修為……”
“以十三樓飛劍殺他,如此大動干戈,真的至于嗎?”
崔瀺笑道:“此事,最后到底出不出劍,還是個未知數,
何況就算真的出劍了,只要將其斬殺,大驪都能從中找補回來,絕對不會虧,甚至是略有盈余。”
大驪皇帝問了兩個問題。
出劍會怎樣,不出劍,又會怎樣。
國師大人想了想,解釋道:“出劍,然后還功成了,殺了那人,那么你大驪宋氏,雖然耗費了一座白玉京的所有劍氣……
但是會獲得一份天大好處,至于這個好處是什么,哪怕是我,現在也不好-->>說,反正不會虧就是了。”
“而不出劍,其實是更好的選擇,等到那個年輕人,以后來了大驪,就會成為這座白玉京的新主人。”
男子輕聲道:“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