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厲害的一個讀書人,卻替一個沒讀幾本書的少年去死了。
倘若寧遠真是什么毫無底線的山澤野修,他當然不會有什么愧疚。
可他不是啊。
因為他來自劍氣長城,祖祖輩輩皆是俠膽在身的劍仙。
因為他的師父,是那個枯坐城頭一萬年的陳清都。
因為小的時候,有個狗日的阿良,對他說過很多的道理。
寧遠這輩子,可能依舊不是什么好人,但一定不會是什么惡人。
所以這個愧疚,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他的心頭。
所謂的,道理即是枷鎖。
大道之敵,從來不是什么外物,一直都是自已。
可是大道,不該如此小的。
不是齊先生有多好,學問有多高,他寧遠就不配讓讀書人如此做。
道理總不能是這個道理。
齊靜春救這個少年,很讓人難以接受嗎
不是的。
因為當年的那個教書先生,不就是如此做的
不就是為了小鎮六千凡夫俗子,甘愿赴死
那么有沒有一種可能……
寧遠之于齊靜春,就像是驪珠洞天的一個小小少年
昔年圣人,當仁不讓。
而今君子,坐而論道。
于是,正襟危坐的一襲青衫,在某個神色恍惚過后,一雙大袖之中,浩然之氣洶涌而至!
宛若一尾尾青色蛟龍,憑空滋生,迅猛游曳。
大道很大,高過青天。
一枚水字印,自主離開人身小天地,扶搖直上,一瞬大如山岳,懸浮于整座碧游府上空。
驀然之間,耀如日月。
八百里埋河水域,水運暴漲,河水沸騰,清輝映照下,尤為皎潔。
所有戾氣未消的水鬼,宛若呆滯,不由自主的飄入江面,望向那枚山岳大印,形體開始緩緩消散,終獲解脫。
埋河上游某處,那兩頭本就被人一巴掌打的跌境的巨妖,此時隱匿在河底老巢,修繕傷勢之際,卻忽然仰天嘶吼,痛苦不堪。
宛若置身于油鍋之中,本已經化蛇為蛟的兩頭妖物,身上龍鱗開始大把大把的脫落,驚駭欲絕過后,開始沿著埋河上游,瘋狂逃竄。
只是不過走了幾十里,兩頭妖物就被一道無形的天地壁障給攔下,任其如何掙扎,都無法跨過一步。
想要登岸逃走,卻又驚駭的發現,兩側江堤好似牢籠,處處碰壁,每一次的撞擊,自身道行便少去一分。
碧游府邸,匾額之上,那三個金色大字,熠熠生輝,光芒四散,破格升宮。
天微微亮。
大廳內,兩人幾乎是同時睜開眸子,對視之后,相視而笑。
水神娘娘衣袂飄搖,一身光華流轉,軀體宛若透明,氣府居中位置,水運匯聚,已經多了一顆金色丹丸。
寧遠倒是沒有這么多異象,修為依舊還是十境,只是年輕人的雙袖之中,肉眼可見的,多了一道青色俠氣。
自古以來,三教修行有別,佛教結舍利,道門生道氣,儒家善養浩然氣。
而江湖劍客,自然就是所謂俠氣。
水神娘娘早已滿臉淚水,不曾想自已還有這份洪福齊天,一朝問道,締結金丹。
她喃喃道:寧劍仙,既然是來自劍氣長城,又為何要騙我
寧遠瞇眼而笑,并不回話,只是雙手攏袖,抬頭望向碧游府之外的天幕。
齊先生,我還是沒有當個讀書人。
但好像,我做了一次阿良,也當了一回孫懷中。
回過神來,一襲青衫與水神娘娘抱拳行禮,與之坦誠相待。
你好,我叫寧遠,寧缺毋濫的那個寧,來自劍氣長城。
他拍了拍紅衫小姑娘的腦袋。
裴錢立即響應一聲,大聲說道:我叫裴錢,跟我師父一樣,都是一名劍客!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