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道上,這名埋河水神麾下的蟹大將,與寧遠滔滔不絕,說了許多關于自家祠廟的事兒。
埋河水神,其實不止一位,總計有九人之多。
畢竟埋河長達近三十萬里,穿過了七八個小國,最后東去入海。
按水域計算,每一段所在的國家,都有一名埋河水神,只不過神位最高的,還是大泉境內這一位。
大泉不僅面積最大,國力更是雄厚,更別說埋河的發源地,就是大泉西岳,所以坐鎮這條水域的水神娘娘,香火鼎盛。
水神廟的一處偏殿,供奉有一尊靈感娘娘的神像,名動四方,凡是前來求子的百姓,幾乎就沒有不靈驗的。
遠道而來的婦人,只需花費十幾文錢,在娘娘神像前磕頭上香,就能在廟祝手上換來一根紅線,系掛于手。
返鄉之后,要是紅線哪天突然崩斷,幾乎就是板上釘釘的懷了骨肉。
水神廟請愿,不用回去還愿,但是有個百姓熟知的規矩。
生下來的娃娃,無論是男是女,都不能拋棄,要是違背,將會霉運纏身,一病不起。
小水妖突然噤聲,寧遠抬頭望去,水神廟到了。
兩人此時所在的這一段埋河,極為寬廣,足有上百里,水神廟并非建在沿岸,而是處于水流中部的一座小山上。
據身旁小水妖所說,若是按照以往,哪怕是夜間,水神廟的香火都不少,只是在朝廷下令宵禁之后,現在是看不到這種繁榮景象了。
因為妖魔作亂,方才有了宵禁,也是因為有了宵禁,廟內香火少了近一半。
而水神娘娘連番大戰之下,受傷極重,這些都需要香火去修補,就造成了入不敷出的光景。
寧遠與這名蟹大將告辭一聲,身形一閃而逝,上岸之后,又再次縮地成寸,直奔山上水神廟。
隱匿氣息,避開駐守在此的幾位廟祝,年輕人如入無人之境,幾息過后,已經跨過大殿門檻。
正殿之中,供奉有一尊女子神像,身材高大,背劍持槍,英姿颯爽。
只是現在的神像之上,雖然金光熠熠,但有好幾處,已經出現了裂痕。
神靈之金身,一旦出現裂痕,哪怕極其微小,都難以再次修補,需要大量的香火溫養才行。
就在此時,腳底傳來一絲震動,水神廟所在的小山,好似有巨物在江底撞擊,輕輕的晃了一晃。
年輕人立即消失原地,身形猶如鬼魅,下山之后,再次墜入江水。
以水神廟為界,西邊的這處水域,埋河渾濁不堪,洶涌跌宕,更深處的水下,泥沙匯聚,悶雷滾滾。
每一次的悶雷炸響,都能激起大片江水,分作兩半,真正的拍岸大潮。
不過埋河沿岸的三四里地界,并無百姓居住,所以倒是沒有波及凡人。
一處江底戰場。
寧遠并攏雙指,緩緩抹過雙眼,居高臨下,視線穿過渾濁泥沙,遙遙望去。
大戰雙方,一方位于江底,一方處于水流中部。
人數差距有點大。
以兩頭龍門境蛟龍為首,一黑一白,左右妖魔極多,放眼望去,恐怕足有上萬之數。
而另一方……卻只有一人。
一名嬌小身影,手持一桿金色長槍,在水中來去如風,隨意一個橫掃,就能劃出一條上百丈長的銀色細線。
類似劍氣,被這條細線掃過的妖魔,斬首的斬首,斷腰的斷腰,也只有那兩頭龍門境蛟龍能較為輕易的擋下。
女子一襲甲胄,散發出極為奪目的金色光彩,腰間有刀,背后有劍,手上還攥著一桿長槍。
與此前廟內那尊神像一樣的裝束,定然是那位水神娘娘無疑了。
只是身材不太一樣。
水神廟那尊金身,可是極為魁梧,英姿颯爽之外,身段更是極為飽滿。
可現在這個女子,粗略估算一下,只比裴錢高了一個頭,還長著一張娃娃臉,姿色一般。
胸脯那塊兒,自然更沒的說,平平無奇。
倒是眼神凌厲,與那神像大差不差,很有威嚴氣概。
她在自身轄境,毫無阻塞,速度快若閃電,一名山水神靈,身處水底,比這些水妖還要動作迅猛。
手中長槍,一個掃蕩便是數十頭妖物的性命,不過她的目標,還是那兩頭龍門境蛟龍。
一個俯沖而下,半道上,女子改為單手持槍,左手伸出攤平,背后那把青色長劍瞬間出鞘。
一槍一劍,一左一右,在水中抹出絢爛至極的光彩,槍槍不停,劍劍即出,打的兩頭龐然大物抬不起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