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年輕人長劍歸鞘,踩著松軟泥土,回到山坡那邊。
見他平安歸來,少女沒有多想,只是問了一句那老人家姓甚名誰。
寧遠便跟她仔細說了一番,將自已與崔瀺的那些話,一字不漏的說了個清清楚楚。
阮秀其實是見過崔瀺的。
當初崔瀺也去過驪珠洞天,還找過阮師談事,只是那個崔瀺,并非國師大人的真身。
阮秀問道:那幾頭大妖,最高幾境
寧遠回道:最高十二境,最低的,也有玉璞境。
少女點點頭,沒有再繼續多問。
只是十二境的話,應該不會出什么問題。
裴錢是個沒心沒肺的,此時正圍著那口大鍋,手上捧著一個大碗,吭哧吭哧的吃著她抓來的小青魚。
旁邊擺了張桌子,上面擱著好幾個碗碟,裝滿了那些大大小小的花螺。
不過貌似不太好吃,小姑娘挑了幾個就沒有再動。
阮秀廚藝自然不差,但這玩意兒,她還真沒燒過,味道不行也是理所當然。
黑炭丫頭眼尖,瞥見師父回來后,急忙撂下手中的大碗,起身給他倒了一碗。
寧遠索性就來了一口。
嗯,味道確實鮮美。
算得上是一般的靈獸了。
所謂靈獸,并不是妖獸一類,只是尋常野獸,在一些風水極佳之地,經年累月之下,沾染一絲靈氣,就成了靈獸。
普遍靈智低下,但功效不錯,凡人食之,能極快增補氣力,對于修道之人,吃的多了,也總會有那么一絲好處。
雖然等于沒有。
但機緣巧合之下,一些野獸誤入某些秘境洞天,說不得就能一躍龍門,頓開靈智,甚至是化形成人。
從地勢圖上來看,此處屬于大泉王朝的東部邊境一帶,裴錢抓魚的那條小河,其實大有來頭。
名為埋河,是桐葉洲第一大河流,起始于大泉王朝的西岳,一路貫穿整座王朝,最后東流入海。
當然,眼前不足十丈寬的小河,只是埋河上百條支流的其中一條而已。
……
夜深,阮秀帶著裴錢在帳篷內休息,寧遠則是獨自坐在外頭守夜。
催動劍魂游走氣府,又以心神進入人身小天地巡視一番,沒有察覺到任何異樣,寧遠方才松下一口氣。
那粒居住在山水印的崔瀺,已經悄然離去。
寧遠信得過齊先生,但就是無法完全相信這個大驪國師。
雖然兩人之前算是開誠布公的談了一次。
但不信就是不信。
崔瀺要是不收回心神,一直暫住于寧遠的本命物內,恐怕他往后修煉,都是如坐針氈。
好比一句話,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
寧遠忙著修煉。
大話說出去了,那些吹出去的牛,想要以后不被人戳脊梁骨,就只能捏著鼻子,加倍的去苦修。
除了運轉劍氣十八停,吸納靈氣之外,寧遠一心分作兩用,還牽引古樸劍魂離開識海,打磨那顆劍道金丹。
這把劍魂,寧遠不太能操控,但要是順著它的脾性來,就不算是多麻煩。
一顆金丹表面,大半個月的修煉之下,已經被劍魂鑿出了上千道劍痕,品秩再上一層樓。
結為金丹客,方是我輩人。
而地仙境界的修士,戰力差距,也會極大。
甚至是一個天一個地。
不說別的,哪怕在不動用長離劍這把半仙兵的情況下,寧遠對上一般的地仙修士,都是三兩招的事。
光靠這顆劍道金丹里,那些被轉化的極為精純的真氣,就能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