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客停頓些許,繼續說道:倒也不是我的看法,是我的一位朋友,早些年與我說過的。
他說,這句佛門之里的‘屠刀’,并非是指真正的屠刀。
還說能夠立地成佛之人,是一個有能力作惡,但依舊選擇不作惡的人。
寧遠再次重復一遍,簡意賅,能作惡,但不作惡。
老僧會心一笑,頷首道:放下屠刀的前提是,真的擁有屠刀,而世間絕大多數人,卻是兩手空空。
老光頭開始絮叨個沒完,好似在喃喃自語。
為什么你會厭惡某個居高臨下之人的態度
因為你在下面,不在上面。
等你站在了高處,語之間,便能真正的‘指點江山’之后,那么原先你站的那個低處,也會有人厭惡于你。
所謂的尊重,不過是你的能力太小,面對實力更高,能隨意打殺你的人,只能如此罷了。
想要尊重,也很簡單。
爬上去,站到高處,讓自己的身上,有那么一點東西,讓別人愿意忍著你。
不分大小,世人皆有屠刀在手。
只是有人出刀作惡,有人則是選擇收刀入鞘。
老和尚說,先不談什么人性本善、人性本惡,世間之人,只要給他一把足夠鋒利的屠刀,幾乎人人都會作惡。
當作惡沒有代價,無人可以掣肘之時,那就成了常態。
老僧喝下一口茶水,侃侃而談。
寧施主既然說到了我們佛門這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么老衲今日就多說幾句
寧遠聽的認真,點了點頭。
老和尚慢條斯理道:這句話,出自一個典故。
傳說佛門有位大行菩薩,成佛之前,是個十惡不赦的屠夫,手上鮮血,聚流成河,人頭堆疊,能起高山。
后來西方佛光照耀,呈現如來法相,此人回頭一望,痛哭流涕,當即感悟天地,立時盤坐,修得正果。
老僧說道:一名大奸大惡之徒,一直在殺人,當他某天放棄了殺人,丟了屠刀,那便是拯救了許多人。
很多本來會被他所殺之人。
所以這樣一看,他的善是無法比擬的,因為放下屠刀,就等于是拯救了蒼生。
寧遠忽然問道:所以按照大師所,大惡...即是大善
豈料老僧毫不猶豫的搖搖頭。
狗屁不通。
老光頭嗤笑道:一名大奸大惡之徒,倘若都能洗去罪孽,立地成佛,那這天底下的道理,九成九都站不住腳。
丟下屠刀,就少殺了許多人,就算是大善了就能修成正果了
那他以前殺的那些呢
不作數了
寧遠忍不住哈哈大笑,委實是遇見高僧了。
寧遠笑問道:那么這樣一看,住持大師是認可我此前的那番話了
老僧既不點頭,也不搖頭,雙手合十。
年輕人皺起眉頭,又問:那既然如此,大師的前后語,豈不是自相矛盾
老僧幽幽一嘆,所以貧僧的佛法,還是不太到家。
寧遠再度凝神,瞥了眼這老光頭身后的那尊羅漢虛影,搖了搖頭。
大師佛法精湛,毋庸置疑。
倘若一心修道,恐怕早已成為這方天地里的第一位仙人。
寧遠這話半點不假。
這位心相寺的高僧住持,佛法之高,世間罕見。
未曾跨入中五境,境界如此低的前提下,居然都能凝練出一顆無量舍利,又憑此塑造一具羅漢金身。
不得了。
只是出于某些原因,老僧并未埋頭苦修,不然別說是中五境,上五境都有可能。
要知道,這可是在藕花福地。
靈氣的濃郁程度,遠低于外界浩然天下,別說什么上五境,在這南苑國京城,江湖武人如此之多的地界,寧遠都沒見過一個中五境。
來的路上,所見的那些個武館,修為最高者,也不過是純粹武夫里的三四境罷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