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掠地。
儒家驅逐倒懸山,在桐葉洲、南婆娑洲、扶搖洲的南部大海,選址三處,打造三座巨城。
浩然天下,所有犯了大罪的修士,都會派去三處流放之地,任何人都有將功補過的機會。
三城開三門,連通劍氣長城,每逢大戰,刑徒都要前去守城,戰功足夠,告老還鄉。
不僅于此,抽調天下所有山澤野修,屯兵至三座南部關隘,號令北俱蘆洲大部分劍修,長期駐守劍氣長城。
綜上所述,無論是刑徒,還是山澤野修,亦或是北俱蘆洲的劍修,只要有殺妖之舉,憑借戰功,都能在文廟換取法寶仙兵。
直至約莫百年時間,積攢足夠之時,由三大學宮為首,領兵攻入蠻荒天下。
一路從劍氣長城開始推進,千里為界,占據之后,讓墨家修士修建機關城,所謂的打下來,也要守得住。
大戰期間,諸子百家齊發力,墨家打造山岳劍舟,縱橫鬼谷,負責斥候、暗殺一道,陰陽演算、醫家救死……
一座人間,山上山下,無人可獨善其身。
第五,自由。
所有上五境大修士,都能額外獲得一份更大的‘自由’。
此類修士,每百年,都要為儒家做一件事,也是為浩然人間做事,以換取這一份自由。
儒家也承認這些大修士的‘高人一等’。
至于所做之事,類似于庇護一地山水,或是在與蠻荒大戰期間,攔阻上五境大妖等等。
而這個‘自由’,也是真正的‘大自由’。
只要功勞足夠,儒家可以為此人的大道‘網開一面’。
例如一名大限將至的飛升境巔峰修士,至圣先師會親自為他‘開門’,從而讓他有機會躋身十四境。
其他玉璞、仙人境修士,也有差不多的獎賞,并且極大的放寬規矩,只要不是過于傷天害理,都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第六,文脈。
文廟在九洲各國,修建七十二座觀天院。
主要職責,就是搜尋人間的修道種子,加以培養,根據大道根腳不同,走的路子也不同。
念書治學、學劍練刀等等。
這些新鮮血液,最后的考核之地,就是那座大戰不斷的劍氣長城,之后根據排名,分封官職。
第七,繁衍。
破仙凡隔閡,其中最主要的一條,便是推波助瀾,加上一些個賞賜,讓修士更為偏向于尋找道侶。
第八,禁書。
驅趕道人佛陀,禁絕一切除儒家之外的書籍,至于原先浩然的諸子百家,根據大戰期間的出力多少,決定最后瓜分的利益。
第九,養龍。
大力扶持劍修、兵家、縱橫家三派。
剩下的三策,可以歸攏為一策。
登天。
寧遠看的有些腦子發昏。
最后的登天三策,占據半數金色文字。
主要是講,在浩然完全吞并蠻荒之后,再用千年休養生息,發展壯大,準備攻打那座遠古天庭。
到那時,拆除南部的三座樞紐巨城,浩然所有大修士,合力搭建一條通往星域深處的登天路。
聯手其他兩座天下,再現萬年之前的登天之戰。
徹底斬殺那位披甲者,倘若持劍者、或是水火二神阻攔,一并屠戮。
破開天庭禁制,粉碎那座至高神臺。
最后的最后,割裂神道天庭,開創數百上千個‘新人間’。
到那時,每一位大修士,根據功勞高低,都能獲得一座相應大小的無主人間。
一人管一界,真真正正的大自由。
先不談賈生這份太平十二策的好壞……
只論雄心,千古無二。
年輕劍修揉了揉雙眼,撤去小天地后,轉頭望向托月山之巔。
寧遠咂了咂嘴,實在不知道該如何評價,最后道出一。
昔年賈生,真他媽牛逼。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