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這些劍氣小到三寸,隨意一道,也能輕易斬殺一名尋常龍門境修士。
那日劍斬妖僧,不是沒有收獲的。
他印證了自身猜想,強行躋身修道第九境,凝練一顆金丹之后,突破境界的反哺使他心相生發,從中悟出一分劍道真意。
而后妖僧一死,少年又篡改光陰,避開大天地的時光軌跡,逆流直上,再回尚未圓滿的龍門境。
為何連那廊橋底下的老劍條,都說寧遠的本命飛劍很是無賴
其一自然是自我逆流光陰的神通,匪夷所思之外,還有其二更無賴的點。
世間修道之人,往往在一次突破大境界之后,都會有一次難得的天道感悟,自身走的大道是何模樣,這番機緣感悟就是如何。
少年的‘破境跌境’,一念入金丹,得了天道饋贈,再玩弄光陰又回龍門,境界是回去了,那劍道感悟可是還留在他的腦子里。
這不是無賴是什么
可還有更無賴的。
那一日的河畔問劍,寧遠臨時凝聚的一顆金丹,并未在逆流跌境后消失。
按理說,既然金丹未曾消失,就應該不算跌境,但寧遠除了這顆保留的金丹之外,其他諸如氣府竅穴內,都回到了龍門境的狀態。
他如今的境界,處于一個很模糊的境地。
不是龍門,也非金丹。
或者說是‘偽金丹’更為貼切。
可就是這個‘偽金丹’,才是匪夷所思的點。
龍門與金丹之間,是不存在什么‘偽境’的說法的,金丹成,則踏入九境,凝聚不了,依舊龍門。
可偏偏龍門境的他,體內就有一顆金丹。
山上有一句流傳不知多少年的話,結為金丹客,方是我輩人。
這一境界,在登高第九境,也寓意著鯉魚躍龍門之后的‘畫龍點睛’,修士一旦成功破境,原本的整座氣海會在短時間內凝聚成一顆金丹。
結丹后的體內意境和模樣,來源于此境得到的天道感悟,所以修士之間,各不相同。
浩然這邊的讀書人,一般來說,凝聚的金丹表面,都是一些契合自身的金色文字。
道門一脈,較為駁雜,有的繪有仙禽,有的畫有拂塵,諸如此類,多不勝數。
佛門佛子,大都是刻字梵文,亦或是金丹之上披著一件嶄新‘袈裟’。
其余諸子百家,更是駁雜不堪。
寧遠的這顆偽金丹,自然也是與大部分金丹劍修一樣,有無數劍痕遍布其上。
這足夠無賴了吧
可依舊不止于此。
修道之路,第九境之下,只要是未成金丹境的修士,體內的真氣所在,都是氣府,與人對敵廝殺,需將真氣從氣府抽調,過自身對應竅穴,方才能驅使法寶。
而一旦抵達金丹境,這座氣府將會全部坍塌,凝結一顆金丹,氣府也會就此消失,往后的出手,真氣都是從金丹內輸送而出。
所以自古山上就有了這句話,結為金丹客,方是我輩人。
這一境界也成了分水嶺,浩然這邊,金丹劍修,已稱劍仙,練氣士的話,也會被尊稱一句老神仙。
少年與世界格格不入,修道都是異于常人。
左右光陰,破境跌境,金丹還在,氣府猶存。
也就是說,等寧遠將來躋身金丹境時,還能再凝聚一顆金丹。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