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這邊的情況十分微妙,兵家劍修桓澍被寧遠三劍打的奄奄一息,現在又被他以一根劍胎釘在地面,徹底暈死過去。
至于到底死沒死,尚不清楚。
寧遠也懶得去看他一眼。
桓澍來自真武山兵家,金甲峰之主,來驪珠洞天有兩件事,第一個,自然是為了取走兵家的那件壓勝之物。
賀小涼、崔明皇,包括眼前這個苦行僧,在這一點都是一樣,主要之事都是在洞天破碎之前,取走壓勝至寶。
怪就怪在這。
按理來說,四件壓勝之物還沒那么快被取走,等齊靜春坐鎮的六十年期限滿了之后,交由下一位圣人掌管,也就是阮邛。
這行為,其實已經是落井下石了。
所以三教一家的背后,都有老東西在盯著驪珠洞天。
為何那日的黑云壓境,齊先生要顯化萬丈法相一劍開天
根本原因就在于此,這四人取走壓勝之物的時候,壓根就沒有告知齊先生。
也就導致洞天不穩,天光被遮蔽,提早墜落。
此等行徑,本就是落井下石。
寧遠詢問過此事,齊先生也說明過,失去壓勝至寶后,洞天已經開始墜落,如今能穩固如常,全是被人托著。
齊靜春以一已之力,單手托起了驪珠洞天。
而這位十四境的儒家圣人,從那日一劍開天之后,萬丈法相就沒有收起過。
如今的東寶瓶洲最北端,依舊矗立著一尊巨大法相,一只手掌在胸前平攤,穩穩托著一座洞天。
九洲飛升境以上的所有修士,都能遠遠瞥見這尊接天引地的法相,幾乎囊括三分之一個寶瓶洲。
只是境界不高的練氣士看不見罷了。
寧遠想起一事,很早之前,老大劍仙借自已的手劍開倒懸山,那枚山字印的墜落,也與當下的驪珠洞天極為相似。
倒懸山有座孤峰高樓,里面有白玉京那一脈道門的九件重寶,作用就在于布置倒懸山大陣,將百里方圓的山字印懸浮千丈。
寧遠一劍斷開高樓,里面的四件重寶被毀,倒懸山大陣告破,自然也會下沉。
三千年前的四位圣人聯袂來到寶瓶洲北部,以大神通構造洞天福地,離開之前又放置四件造化寶物,用來穩固洞天。
所以兩相比較,倒懸山與驪珠洞天,在這點上是差不太多的,只要沒了壓勝之物,都會紊亂,直到墜落破碎。
而驪珠洞天的情況更加不容樂觀,總共就四件,全數給人取走的情況下,沒有直接山河崩碎都是好的了。
齊先生托住洞天一刻,自身修為就會下降一分。
道老二的山字印不過百里,可驪珠洞天哪怕只是三十六小洞天之一,也有千里方圓,高下立判。
說簡單點,齊先生托著的,可不止是一個小小鎮子,還有百座山峰,十幾座千丈大岳。
哪怕是十四境的修為,時間長了,也會日漸消磨。
三教一家背后的算計之人,是真要齊靜春死啊。
四件壓勝至寶,經過三千年五十多位大修士的煉化溫養,早就遠超半仙兵的層次,至多比不過一些真正的仙器而已。
齊先生若是用這四件寶物來抵抗天劫,說不定就能為他抵消一部分,最后的結果,有一絲可能不死。
當然,這只是寧遠的猜測而已,具體如何,無從知曉,他也沒摸過任意一件壓勝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