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群略略齜了齜牙,漲了兩倍啊!不過最近搞糧食投機倒把生意狠狠賺了一票,自己根本不差錢,于是從兜里摸出了一張五元面值的銀行承兌匯票遞了過去。
屠戶將自己的雙手在油膩膩的衣服上擦了擦,皺著眉接過了這張匯票,然后說道:“用匯票支付的話需要六角錢,現在就這行情。我去鄉下收羊的時候都用的銀元,鄉下人不認匯票。我這小本生意不好周轉,只能多收你一角錢了。”
利群有些無語。不過他今天心情甚好,不打算和這蠻子爭執,于是便接過了屠戶找過來的4個一元銀幣以及4個一角銀幣。買完羊肉后,他又去買了一角五分錢的餃子皮,以及幾分錢的蔥姜之類的調料。買完后他覺得意猶未盡,又去花兩角錢買了十個昂貴的雞蛋,今天這頓餃子的各種材料便算是齊了。
以上這些東西總共花了一元錢,是東岸普通工人月工資的六分之一,真的不能算便宜。而在一年前,置辦齊以上這些東西大概只需要花不到四角錢,可見這一年來因為戰爭而導致的物資短缺對普通人生活的影響程度。
當然這些只是相對于老國民而的,對新移民來的明人或立窩尼亞人而,能吃到白花花的精面,偶爾還能吃一些政府提供的廉價肉(腌鯨肉)或者奢侈一把喝點啤酒,這日子和以前那種朝不保夕的生活相比簡直是天堂一般。至于說因為戰爭而導致的物資短缺和物價上漲,他們可沒什么切身的感受,因為這些人平時也不怎么到市場上花錢買東西。他們幾乎把每一分錢都存了下來,每攢到五元錢就向政府購買開墾一畝荒地的許可證。
畢竟對他們來說,土地和糧食才是一切。至于說消費一些非生活必需品,對不起,他們沒這習慣。再加上東岸國內缺少大量手工業者制造各種小商品(連縫衣針和魚鉤都要進口),因此只能大量進口,這導致了很多非生活必需品價格的高企,使得這些生活節儉的農民們對其望而生畏。
利群來東岸也兩年了,勉強算是個老國民。雖然因為戰爭而導致很多商品如煙絲、蔗糖、烈酒、可可等從政府商店的貨架上消失,但他對這場戰爭的態度卻不像他的生意伙伴們一樣滿是怨。那些大大小小的商人們原本都是在科洛尼亞做著外貿生意的,如今戰爭爆發他們自然都失業了,因此一個個對政府充滿了怨。
利群雖然也是個商人,但他卻對這些人充滿了鄙夷:什么玩意兒?當初一個個食不果腹來到東岸,如今做生意發了點小財就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居然質疑起政府發動戰爭的必要性,端起碗來吃肉卻又放下筷子罵娘,真是欠收拾。
集市上最火爆的地方就是戲臺了,此時圍了上百名趕集的農民在觀看。利群遠遠看了眼,今天演的還是老劇目——《圣菲五勇士》,講的是陸軍第101連副連長壽道士及四名東岸官兵英勇奮戰,以勇不可擋的白刃格斗在傾盆大雨之中擊潰了野蠻人的突襲,并最終和戰友們一起奪占了敵人的陣地。此時這出劇已經到了劇末,“壽道士”一刀挑死了“西班牙上尉”,然后說了一段偉光正的臺詞,臺下的觀眾們熱烈歡呼了起來。尤其是五六個學生模樣的半大小子,他們激動地沖上了戲臺,然后大呼一些激進的口號,看樣子仿佛恨不得自己化身當時和野蠻人進行白刃格斗的我大東岸官兵們。
利群也很喜歡看這出戲,當初剛出來的時候他連看了六遍,幾乎百看不厭。猶記得第一次看的時候他也和這些學生們一樣心情激蕩、不能自已,只可惜部隊不收自己,令人徒喚奈何。想到這里,利群又從腰間抽出了一張鈔票,一看乃是五元面值的銀行承兌匯票,想了想他又放回去重新抽了張十元面值的出來,然后大步走到戲臺邊的軍費捐款箱,將十元匯票放了進去。
做完這些后,利群離開了熙熙攘攘的集市,一路走回了自己家。他的希臘媳婦已經回到了家里,這時候正在喂豬,在囑咐媳婦將這些菜肉處理一下晚上吃餃子后,利群又將牲畜欄里的一匹軍馬場淘汰的老馬牽了出來,翻身騎上后便往羅洽港而去。
今天朱衡朱老爺約了縣里的一些資產在兩百元以上的商人在他家聚會,準備商討一下接下來的生意怎么做,畢竟坐吃山空總不是個辦法。糧食生意是做不持久的,因為很快就會有很多人集資效仿朱衡等人販賣糧食,其利潤必然會越來越薄,因此真的必須從長計議了,最好開拓出一條新的財源出來。(未完待續。)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