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稱不上割地賣國,不過是延照中央政府的一慣風格,答應了部份日本人的條件,同意日本人派人進入盧溝橋以內的宛平搜查。
其實就連宋喆元也沒想到,這是日本人的緩兵之計,剛過了三天,日本人就主動撕毀了這份協議。
宋喆元白白背了一次罵名。
但除了方不為,誰都不知道日本人的真實意圖,南京統帥部有點慌了。
二十九軍一妥協,日本人就能騰出手來,對上海和南京下手,到時候就會成為腹背受敵的局面。
在七月十四日的統帥部會議上,當既有人提出封鎖長江,并派海軍駐防吳淞口……
這是要全面開戰的架勢,誰都做不了主,只能報請委員長定奪。
委員長半信半疑。
到這個時候,他還是不太本信,日軍會全面化開戰。
直到日本的軍艦開到了下關,關東軍各師團陸續往華北集結的消息傳來……
“中華民族已到了最后的關頭,再沒有妥協的機會,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我們只有犧牲到底,抗戰到底,惟有犧牲的決心,才能博得最后的勝利……”
方不為終于知道這句話的出處了。
委員長與周先生匆匆見了一面,發表了著名的《廬山抗戰聲名》,在二十日時,回到了南京。
二十一日,委員長親自主持了統帥部戰略會議,蔣百里呈委員長一文中提出“日必將趁此機會全面開戰,我方應對日展開持久戰”的大戰略方針。
但被委員長當場拒絕不說,還在會上批駁了一頓。
方不為沒有資格參加會議,他是從谷振龍的片只語中聽到了一些,察覺到不對,才想法設法的將蔣百里將軍提出的戰略方針弄到手。
看完之后,方不為驚為天人。
這不就是八年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對日抗戰的總方針么?
“以空間換取時間,相機予以打擊,戰力預置華東,引敵由東向西,軸向攻防……”
蔣百里還建議:由淞滬開戰,并擴大之,引誘日軍沿江而上,將決戰戰場放在上海,集中主力殲滅日軍的有生力量,而后且戰且退,各線陸續往后方調動。
前期肯定勝不了,要做好打敗仗,甚至是打大敗仗的準備。目的是拖長戰線,拖死日本人……
熊式輝補充: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移民清物,堅壁清野;避實擊虛,晝伏夜動。
是不是很熟悉?
這一主張當時被稱為《持久戰》,后被收錄入蔣百里將軍的《國防論》中。
華北失陷后,上海保衛戰,南京保衛戰均執行的是此戰略。
方法是好的,但用到具體人的手里,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這兩次會戰,均以委員長的猶豫不決,優柔寡斷,前后命令反復,以及指揮官指揮失當,做戰部隊將領棄軍而逃等等因素,將計劃中的且戰且退,打成了大面積的潰逃。
會天天都在開,相應的布防也在做,但架不住日本人的動作太快,而且狡猾。
從九號開始,日軍與二十九軍談判了三次,最后均以日本單方面撕毀協議而告終。
直到二十號以后,得知日軍集結在華北的部隊已達六萬人以上時,宋喆元和南京政府才知道,他們全被日本人耍了。
調動主力部隊根本來不及,甚至是二十九軍都根本沒有做出開戰的準備。
宋喆元只能咬著牙打。
不打,他就是張少帥第二。
自二十八日起,至三十日,短短三天,北平天津相繼失守,華北徹底淪陷。
副軍長佟凌閣,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玉壯烈殉國。
……
方不為一直怕,因為他的存在,歷史可能會在關鍵的時候拐彎。
所以他才會跑到美國,躲開王兆名遇刺和西安事變。
歷史確實沒拐彎,和前一世沒有任何的差別。
但此時的方不為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方不為總感覺,老天和他開了個大玩笑。
他想改變的時候,卻發現什么都改變不了。
就算知道關鍵的節點又能如何?
作戰廳不止一次提出,日本人使的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把戲。
方不為也不只一次請命,請求率反諜股的精銳,赴東北至華北沿線,調查日軍的動向。
但誰都不答應。
谷振龍甚至勸過他,就算他能偵察到關東軍在向華北集結,也起不了大的作用。
因為大多數的人,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會相信日軍會全面開戰。
包括委員長和宋喆元。
方不為明知道谷振龍說的有道理,就算咬碎了牙關也無可奈何。
別說現在,哪怕是南京淪陷之時,委員長都在幻想以戰促合,英美等國出面調停。
所以才會在上海保懷戰和南京保衛戰的時候,均下達前后矛盾的軍令,致使指揮官失措,軍心大失。
特么的,大不了死在戰場上。
方不為暗暗的咬著牙。
最多半個月,上海保衛戰就開打了,他無論如何也不能錯過。
方不為開始謀劃,如何才能把自己派到上海。
為此,他還偷偷給于二君發了一份電報。
各地華僑在上海均有產業,一旦開戰,肯定會請求國民政府予以保護,到時候就是最好的時機。
方不為的電報剛剛發出去,正想著給谷振龍吹吹風,谷振龍卻先來找他了。
出大事了!
華北淪陷,使委員長再一次的死了心,他決定執行蔣百里的“持久戰”,計劃布署“淞滬會戰”。
二十八日,委員長在統帥部會議上布署了封鎖長江,清剿日軍軍艦和日本商船的計劃。
但僅僅過了一天,江陰要塞都未來的及布防,原本停在下關,一副隨時都會炮轟總統府的日本軍艦,竟然瘋了一般的逃到了上海?
然后又是日本商船……
等情報傳回南京,長江上的日方船只基本上絕跡了。
民國政府上下再蠢,也知道布署計劃被人泄密了。
委員長大發雷霆,恨不得把所有的知情人全部抓起來,嚴刑拷打。
_a